第116章 数学查账,降维打击(2 / 3)
城这种地方,识字的普通百姓还是很多的。
而文风昌盛的江南地区,县城百姓的识字率甚至超过百分之十,这些庞大的识字人口自然也带来了市民文学的昌盛。
不过嘉靖时代还是市民文学的发展期,给了苏泽很大的文抄公空间。
《水浒传》,《三国演义》,老面孔了。
《水浒传后传》,《后三国演义》,又是盗版书商的活儿。
《酉阳杂俎》,唐代鬼故事。
《天仙奇缘》?苏泽翻看很快就放下了,古代黄书。
剩下还有《曲艺散集》,《唐诗选集》之类的诗词书籍,不过数量最多的还是小说部分。
不过这些书价格也要比前面的书籍便宜不少,比如一本《三国演义》分成了十册,可以分开购买,一册定价也不过半两银子,属于普通百姓勉强也能买得起的。
就在苏泽思考自己可以文抄什么作品来赚钱的时候,后屋掌柜的终于出来。
这是个四十多岁的矮胖男子,一看就非常圆滑世故的样子,见到于宗远后立刻行礼,一口一口东家东家的,让于宗远的憋着整顿店铺的那股气都泄了几分。
看到于宗远被喊了两声东家就飘了,苏泽只能感慨这位仁兄果然是冤大头。
这位姓于的掌柜的,严格的说并不是于府的仆役,而是于宗远的远亲。
掌柜的名叫于栋,十年前好不容易才接管了这家书铺,每年都能向于家上贡三四十两银子,在于府的多家铺子里算是不错的。
但是于栋到底从中贪墨了多少,那就要看他这十年新购置的几十亩田来看了。
于宗远他爹当然知道账目有问题,但是他并不知道怎么查账,而且这些掌柜的都是于府的老人了,轻易也动不得。
不过现在铺子转给了于宗远,理论上也算是换了老板,于宗远要怎么清理就是他的事情了。
所以于栋这些日子有些紧张,但是今天看到于宗远只带着苏泽一个人进来,心中那点紧张就消失了。
要是真的查账,没有十几号人是绝对没办法将书铺的账本搞清楚的。
于宗远只带了苏泽一个年轻的书生,怕是连账本都看不明白!
这么说于宗远就不是过来查账的,于掌柜的将心放下,又让伙计送上了最新城里流行的酸梅汤,看样子于公子只是视察自己的产业,应该很容易就打发走。
苏泽喝了一口酸梅汤,因为用的是廉价的交趾黑,酸梅汤中带着淡淡的苦涩味道,不过这一路上赶过来全身热汗淋漓,喝了酸梅汤确实解渴。
于宗远总算是没忘记自己来的目的,板起脸说道:“于掌柜的,关了铺子,将账本拿出来,我要查账!”
要是换成别的人,好歹还要虚情假意一下,于二公子性格就是这么混不吝,直接开门见山说出目的。
于栋倒是面色不变,查账这件事他早就有了准备,他早就准备了两年的账本,立刻吩咐伙计将账本抬了出来。
是的,抬了出来。
大明朝的记账方法还是四柱记账法,真正的复式记账的龙门账法,还是明末才出现的。
所谓四柱记账的办法,就是即包括旧账余、新附、支出、剩余四部分。
而书店的特点就是品目繁多,因为书的种类非常多,每一个种类都要做帐页,满满一箱子的账本看的于宗远头大,他用求助的眼神看着苏泽。
苏泽拿起一个账本,“账房”技能发动,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猫腻。
于掌柜的故意将同样的书拆成不同的品类,大大增加了账本的复杂程度,这其中没有猫腻就有鬼了。
有猫腻是正常的,这样位置的书店,光是苏泽进门之后就来了两拨客人,这样的书店一年才四五十两的利润?这也是于家家大业大,家中又没有懂行的读书人,才被这帮人欺瞒了这么久。
苏泽的“账房”技能只有lv1,如果单单从记账查账上来看,苏泽自然是远远比不上于掌柜的这样的造假高手的。
但是苏泽有“数学”技能啊!
苏泽干脆抛弃了账本中存货的进出,开始寻找数理上的问题。
这就要用到一道有名的数学定理了——本福特法则。
这条概率统计的定理,主要就是用来检查数据造假的。
原理大概是,只要数据的样本足够多,数据中以1为开头的数字出现的频率并不是1/9,而是30.1%。
而以2为首的数字出现的频率是17.6%,往后出现频率依次减少,9的出现频率最低,只有4.6%。
而记账经营就是这么一个样本足够多的数据集合,苏泽不看其他的数据,而是只抓着每一种书的结余数据,开始套本福特法则。
苏泽写写算算,很快统计出所有存在剩余的存书,果然套上法则之后,很多数字的出现规律并不符合本福特法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