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二十四章 危机意识(1 / 2)

加入书签

烟花三月,人间好时节。

桃红柳绿,春水悠悠。

江堤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当地的市民,外来的游客,都在观望江堤内外的大好景色。

陈小龙、陆平一行人拾级而上,站到了长生碑的跟前。

站在当年堵缺口的地方,陈小龙手抚石碑,心中说不出的感慨。

又是一个轮回!

堵洪水的时候,他就已经去掉了大半条命。

在这之后的时间里,其实就是苟延残喘,不死不活地保住一口气。

装上心脏起搏器,也只是在拖延时间。

想到这事,陈小龙有些可怜杨帅。

这是何苦呐!根本用不着进行谋杀。

再拖延几个月的时间,阎王不请自己去。

这么一来,反而成全了自己,重新捡到了一条命。

也许,这就叫做天意。

这么说起来,更要为九八年的抗洪多做贡献才对。

“小龙,告诉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勇气跳下去?”陆平问出了埋藏心头好久的疑问。

陈小龙并不是豪情满怀的壮汉,也不是容易冲动的年轻人。

在许多人的眼中,他是一个遇事冷静,不立危墙之下的智者。

就是这样一个智者,作出了驾车堵缺口的壮举,作出了用血肉之躯阻挡洪水的壮举。

如果放在70年代,可以说成是英雄情怀。

到了90年代,这样的精神只在军队里依旧保持发扬。

许多人的心中,早已成了一段记忆。

正是因为这样,大家才对陈小龙的壮举特别感动,也特别好奇。

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驱使他做出这样的壮举?

听到这样的疑问,陈小龙淡定地回答说:

“陆哥,说句老实话,我什么都没有想,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为了身后无数人的安危。”

“可能是听多了英雄的故事,从小我就有一种英雄情结。看到洪水往青云城里涌去,脑袋一热也就跳了下去。”

“面临灾难时舍弃个人安危,应该是华夏人的传统美德吧。”

听到这种平淡无奇的回答,陆平伸出手掌拍拍陈小龙的肩头。

唯有无奇,才是最真实的回答。

“小龙,有人说你是真正的骑士。用我们华夏语言来说,你是真正的英雄,是刻在骨子里的英雄。”陆平赞美说。

“陆市长,每当想到小龙的壮举,我的心中依旧是充满震撼。没有豪言壮语,只是为了无数人的安危,说得太好啦!”刘铁感慨地说。

他们说话的时候,身边已经围拢了不少游春行人。

听到他们的对话,不少人在窃窃私语,指指点点。

一个戴着深度眼镜的中年人走了上前,盯着陈小龙看了几眼,突然叫了起来:“你就是陈顾问!”

旁边立即响起了一片嘈杂声。

“陈顾问是谁?”

“你连陈顾问都不知道吗?就是堵缺口的陈小龙。”

“难道他就是当年的陈小龙?”

听到周围的小声议论,刘铁自豪地说道:“沈局长,你认得没有错,这就是当年用身体堵缺口的英雄陈小龙。”

“真的是你,英雄,你是青云县的大英雄啊!”沈局长激动地拉住陈小龙的手:“没有你的壮举,青云城早就毁掉啦。”

周围的游人一下子轰了起来。

“真的是陈小龙!太好啦,我可见到了这位大英雄。”

“不是说他已经被人逼得跳下山崖吗?”

“去去去,大风吹去。陈顾问有老天爷保佑,哪会这么容易被小人暗算得手。”

……

刘铁给陈小龙做了介绍。

这位沈局长就是当年留在江堤上不肯撤退的沈向阳,现在是水利局的一把手局长。

陈小龙与他只是匆匆一瞥,认不出来也是可以理解的事。

沈向阳主动请教说:“陈顾问,还请你对水利工作多加指导。”

“沈局长,相遇就是有缘,我就班门弄斧,说上几句吧。”陈小龙没有推辞。

“防洪工作,一时一刻都不能放松。哪怕你们以为我是危言耸听,也可能会说我是心中留有阴影,我还是要说。”

“我们不能满足于抗击平常时期的洪水,要有一种危机意识,立足于抗击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怎么加强我们的江堤都不为过。”

陈小龙说话时,沈向阳取出笔记本,像小学生一样认真进行记录。

陈小龙刚一停下,他立即追问道:“陈顾问,你能具体指点吗?”

“沈局长,最低警戒线要提高两米。内陆的河流沟渠,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