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七十九章 都想来定居(1 / 2)

加入书签

想到华夏来定居的科学家,并不止彼得的助手和学生。应该说,有一大批科学家想走彼得的路。

没办法,二毛国的经济是一塌糊涂。别说提供科研条件,就连基本生活都已经难以维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能够提供安定的生活和科研条件,当然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西方国家的科技本来就很发达,不差他们的这点本领。除了作为参考,并没有太多的利用价值。

资本家只想招募极少数的科学家,而且态度很傲慢。

不仅是条件苛刻,还不能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一旦失去利用价值以后,很有可能会遭遇被抛弃的风险。

得知彼得的幸运以后,不少人通过关系联系上了彼得。

这些科学家的课题十分庞杂,有民用项目,更有不少是军用项目。

陈小龙是个商人,是否愿意接受这些科学家,得要打上一个问号。

华夏官方会是什么样的态度?同样也得要好好考虑才行。

为了这个缘故,彼得才会觉得十分为难。

“彼得叔叔,你告诉我,他们都是一些什么科研项目?”

“小龙,他们之中,有的人是专门研究航母制造,也有的人是负责导弹研究的。你也知道,我以前的祖国很少关心民生方面的事情。”

“是的,我能理解。”

“彼得叔叔,你能给我一份详细名单吗?”

听到陈小龙的要求,彼得取出一份早就准备好的名单。

不仅有身份和学科的介绍,还有相关成就和政治态度。

粗粗看了一遍,陈小龙的心脏禁不住地怦怦直跳。

不管是前生,还是今世,他都是一个热血青年。

每当看到国家委曲求全的新闻时,总是会按捺不住的叹息几声。

想到再过几个月,就要发生让华夏蒙受耻辱的“银河号事件”,他就要对天长吼几声。

看到名单中有不少导弹和舰艇专家时,他当然会感觉激动。

“彼得叔叔,你说的这件事,我暂时不能给你答复。”

“小龙,我能理解你的想法,我会等待。”

“彼得叔叔,还有一件事情必须提前说清楚。”

“小龙,我会洗好耳朵,恭敬地听你说话。”

“这些科学家如果能够过来,民用项目人才可以和你住在一起。那些军事项目人才,恐怕得要另外安排住所。”

“小龙,我懂你的意思,这个道理,大家都会懂。”

“OK!”

从彼得家中出来后,陈小龙觉得脚步特别的轻快。

能为华夏吸引一批科学家回来,得到的快乐远远超过赚钞票。

上车后,他吩咐的第一句话:“高哥,你立即去京城,把刚才这事传给军情局的肖局长。提醒他一句,最好不要惊动别人。”

“明白。”高鸣听过介绍,清楚内部有人被拉下水的情形。

他没有电话联系,而是带着名单连夜去了京城。

再过几天时间,陈小龙也要去京城,到时在京城会合就行。

送高鸣上车后,陈小龙和张一文驱车前往县政府,准备和叶秋菊商量一些事情。

途经农贸市场,前方围了不少人,路被堵得水泄不通。

陈小龙刚想让张一文转往旁边的小路时,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我不管你们是什么道理,这样欺侮烈士家属就是不对。”

这是老丈人的声音!

陈小龙立即改变主意,推开车门下了车。

挤到人群中间,看到一个满脸皱纹的农民坐在地上,旁边是打翻并且被踩烂的一堆蔬菜。

白建军站在几个戴红袖套的协管员跟前,高声与对方进行争论。

打听了一下,很快就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老农民叫夏老实,和媳妇周琴一起来卖蔬菜。

还没有开张,就被这些协管员缠住要交管理费。

周琴辩论了几句,被拉进了工商所,说是要好好教训一下。

老人被推翻在地上,蔬菜也被踩烂。

白建军正好看到这样的场景,当然会要说几句公道话。

一身灰尘的他,被这些协管员当成了普通建筑工人。不仅没能帮得上忙,反而被围到中间推拉了起来。

就在白建军恼火的时候,陈小龙走了上前。一手一个,直接就将几个协管员摔到一旁。

他弯下腰来,伸手去扶地上的夏老实。

夏老实不肯起身,跪下磕头说:“恩人,救救我媳妇。”

“大叔,你先起来,我陪你一起去救人。”陈小龙回答说。

旁边的围观者认出了陈小龙,立即七嘴八舌地开了口。

“老头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