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1章 还是缺铜(2 / 2)

加入书签

勇过来时,还能把临安球牌室收到钱,一起运过来。

1695年,日本铜矿出土价95文/百斤,出口价109文/百斤。

“现在矿场13岁--17岁少年有多少?”

这下又要付出上万贯,但秦卓和全勇也不得不承认,赵与芮舍得钱,有赏有罚,所以他们人比以前少,产量却不低。

“那是月比的,现在年终再比,补发去年,选十个组,每组发五百贯。”赵与芮道。

赵与芮不可能去那边拍下铜矿,再自己干。

赵与芮的火耗直接降到2%,甚至还有下降的空间,利润自然就高。

当时日本的铜多到什么地步?看看当时的铜价,对比现在简直不敢相信。

一年后,可以训练六千少年,同时最早的五百人,已经训练了一年半,减掉中间的轮训时间,每人最少训练了半年左右。

以铸铜钱近10%的火耗来计,假设日铸钱一千贯,官员可以只交付九百贯。

因为从信州过来的船,是必须经过临安的。

加上其他物资,最少要五艘。

“表哥给他们分了组,每月评比,已经发了奖金了。”全勇叫道,有点心疼钱。

信州矿场开了半年,前面都是在招人建设,准备,最近刚刚开始铸了两三个月,所以这次只运来五十万贯。

全勇点头记下。

“铁锅分四种尺寸,从小到大,也用模具来做。”

赵与芮当天和全勇、秦卓商量到很晚,安排了诸多事宜。

他们矿场造铁锅太简单了,本来练铁料铸铜钱,都要融出铁水,到时直接往模具一倒,就是一口锅。

看看官方铸钱仅火耗接近10%,除了工人和官方不管磨下来的粉外,还有一点就是官员们可以借火耗的理由私吞铜钱。

赵与芮一听,哈,没亏本,还赚钱了,好好:“全勇,你们干的好,你这次回去后,做三件事。”

但关键他们产量不够,月产四十六万斤,上交十六万斤,最后三十万斤铜,只能月铸四万缗左右。

火耗这名词,不知几百年前就有了,也是官方正大光明拿好处的借口。

包括高丽和日本也是奇缺铁锅。

信州没有水道能到庆元府,这么多金属和铜钱走陆路又慢又不安全,所以全勇过来,是走官方漕运水道,能从信州一路到临安,再从临安过来,全程约九百多里,大概要走十几天,如果沿途用上纤夫脚力,时间还能缩短两三天,但得另外加钱。

全勇道,10岁到17岁少年有一万四千多人,13岁-17岁少年有五千多人。

而且他在国内买一个矿场干干也就算了,你要买几个,朝廷诸公怎么想?

秦卓道:“可用铜钱,换日本铜矿。”

但日本的重大铜矿在16、17世纪才被发现,炼铜技术也是从中国学去之后才进步的。

去年赵与芮要求是从五百个组里,每组抽一人,一百人人一批,每批训练一个月。

“尽量均匀抽,被抽的组考核时略加成。”

全勇这次运过来的船,用的是当地铸钱司的船,还比较陈旧,也比较小,所以来了三十多艘,赵与芮直接安排全勇到当地造船厂买船,先买五艘一千料中型船。

另一百贯就以10%火耗名义中饱私囊了。

所以实际上,全勇那边铸钱工前期大量没活干,按他们铜产量,三组人就够了。

这么算算,实际铜场每月收入为三十七万贯(铁钱没算),除去支出二十一万贯,净赚十六万贯。

公元708年,日本在武藏国秩父郡的山中发现了其历史上最早的铜矿,日本朝廷据此将年号改为和铜,并以武藏的铜矿为原料,仿照唐朝开元通宝铸造了日本历史上最早的法定铜钱“和同开宝”。

但由于铸钱技术有限,铜钱质量越铸越差,民间全部都用唐朝的开元通宝。

到公元958年,日本铸造了质量最差的乾元大宝后,后面六百多年,一直到重大的铜矿被发现之前,再也没有铸过法定铜钱。(民间私铸不算)

在这六百年里,包括宋、元时期,大部份用的都是宋朝和元朝的铜钱,甚至还有唐朝的铜钱在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