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绝地天通。(2 / 3)
尧治理了天下间愈来愈重水患,提升了他在人民之中的威望,颁授农耕时令,进一步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在朝廷前设立木牌,名“诽谤木”,让百姓把批评意见写在木牌上。
圣德可以盖追三皇,如日初生,70年间,天下归心。
他早就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凶顽不可用,因此与四岳商议,请他们推荐人选。
四岳推荐了舜,他自小孝顺无比,家庭关系处理得十分妥善,并且能感化家人,使他们改恶从善。
他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
舜和娥皇女英住在沩水河边,依礼而行事,二女都对舜十分倾心,恪守妇道。
尧又派舜负责推行德教,舜便教导臣民以“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美德指导自己的行为,臣民都乐意听从他的教诲,普遍依照“五典”行事。
尧又让舜总管百官,处理政务,百官都服从舜的指挥,百事振兴,无一荒废,并且显得特别井井有条,毫不紊乱。
尧还让舜在明堂的四门,负责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诸侯。
舜和诸侯们相处很好,也使诸侯们都和睦友好。
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很敬重他。最后,尧让舜独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经受大自然的考验。
舜在暴风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显示出很强的生活能力。
经过三年各种各样的考察,尧觉得舜这个人无论说话办事,都很成熟可靠,而且能够建树业绩,于是决定将帝位禅让于舜。
尧之后,整个人族的身体素质已经退到了谷底,寿命也变成了百岁左右。
舜帝重德行,原本派鲧他去治水,结果却发现了鲧盗取息壤,十分震怒,直接斩掉了他的头颅。
鲧当年治水,原本就不见其效,又德行不佳,难以重任,不堪重用。
洪水来的毫无征兆,人族大片良田被淹没,无数百姓无家可归,这也让治水变成了头等大事。
舜已经很老了,这样的情况已经容不得他多考虑了,就在这时,大禹进入了他的视线。
大禹身躯健壮,眼神锐利,并且十分聪慧,在当地有很高的名气。
他吸取了父亲堵的教训,改为以疏为主,不出三年就治好了当地水患。
舜随后将大禹派了出去,让他治理全天下的水患,大禹治水,效仿黄帝,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成功。
他通过疏导洪水。开山凿渠,将洪水分流,使他们变得柔顺起来。
也方便人族的生活,生产灌溉更为方便,水乃生命之源,全天下的人都感谢他的功劳。
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驯驯服服地平缓地向东流去,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峥嵘,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民又能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而这也让大禹积累了崇高的声望,舜将自己的位置传给了他。
且根据地方特点,将全天下分成了九洲。
冀州、青州、徐州、兖州、扬州、梁州、豫州、雍州、荆州。
大禹在位期间,将天下治理的越来越好,不可避免的产生了集权的现象,公天下慢慢的变成了私天下。
为了避免水患,大禹收集天下的金属,让炼气士们将它们炼成了九鼎,镇压天下水流,永保人族安康。
只要九鼎在就可以永远的守护人族,人族打造出不世根基,做成了最后一件事后,他彻底安心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夏部族势力增强,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由于洪灾长期影响着周边人民的生产生活,而大禹动员各族展开的历时二十年的治水工作不仅空前的团结了各族,也极大的提升了自己的声望。
因为长期艰苦的生活,他六十岁后身死,传位给启,三皇五帝就此结束。
大禹再次睁开眼睛之时,已经来到了一座仙光笼罩的宫殿之内,而尧舜两位先贤正在看着他。
大禹随着二人的介绍看着三皇,内心激动无比,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功绩竟然也能让女娲圣母高看。
女娲她背后神光照耀,圣洁无比,望着大禹,露出灿烂的笑容,女娲娘娘那双似乎能够洞彻万物的目光面前,大禹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一切念头都被女娲娘娘看得清清楚楚。
在看到女娲娘娘的瞬间,他就有一种很难描述的感觉,天地的一切在她的面前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似乎整个天地对于她而言太过于狭小,只是坐在那里就是天地的中心。
就在这时,圣洁的女娲娘娘旁边,出现了一个红色的身影,他面容俊朗,给人一种炽热的感觉,在大禹惊讶的目光下,直接堂而皇之的伸手搂住了女娲娘娘的腰肢,身边的人都没有一点反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