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胭脂峡(1 / 2)
登完记,教谕说就要出发了。我喊齐了大伙,说跟着我走,别走丢了。让巧儿,珍珍,把子,狗娃先坐车,等到了峡口再下车一起游玩。
路上我问了张山长的情况,他知道的不是很多,只记下他们山长叫张诚,字好像是信达,啥的。
参与游峡大约有有一百多人,有骑马的,坐车的,大部分步行。向西沿泾河畔土路往胭脂峡口行去。胭脂峡千年后我去过多次,知道很多为拉动旅游,编造的噱头和知识。
峡胭脂东临崆峒山,西接六盘山,西南与老龙潭相望,峡谷全长45千米,形成于8亿年前的奥陶纪。“胭脂”一名是由春秋时代在这里繁衍生息过的少数民族“焉支氏”、“焉支”部落演化而来的。“焉”在古汉语中是“红”的意思,与现代的“胭脂”同义。
几百万年前将地壳抬升,形成了南北两道峰峦挟持下的一条长40千米,宽100-200米的大峡谷,自西向东延伸下去,铸造成“V”字形的地缝公园,这里树木森林,芳草萋萋、奇峰对峙、怪石嶙峋、瀑布秀挂、水碧粼粼、彩蝶飞翻、鸟雀嘤嘤的山奇、林莽、水碧、石秀的地理单元,其景色别致,风光媚人。
鹰嘴峰、南天门、擎天一柱、蛤蟆望京、胭脂女峰、龙女洞、观音赏曲、胭脂瀑布、连缀飞泉、夫妻石、盥洗池等千姿百态,纷呈俱秀凝物,扮人,宛若流光溢彩的妙龄少女,久在深闺人未识,而今人撩起神秘的面纱,露出天姿芳容。
胭脂峡东险西奇,南绣北绝,在大自然艺术大师的神功雕塑下,奇峰怪石竟相崛起,各具神姿妙态,栩栩如生,胭脂峡石峰以怪石、悬崖、峭壁为景观内容,整体结构以“幽、迷、奇、险”为特点。
步行三四里,一湖挡住去路。湖面不大,呈不规则椭圆形,湖边芦苇茂密,波光粼粼,人们的吵声惊起水鸭等水禽,叫声四起,惊恐地向远处飞去,瞬间打破了这一方的宁静。碧波荡漾,水天一色,原来是后世鼎鼎有名的弹筝湖到了。开春芦苇和水草还没有长起来,显得一些荒芜。夏天来临,草木茂盛,钓鱼游泳,绝对是一个好去处。
沿湖边北折西行,越过胭脂河,绕过聚仙桥,向西北走个二三百米,就到了胭脂峡东口。站在峡口,环顾四周,只见绵延方圆几十里地的松树林,松涛阵阵,碧波如涌,群峦叠翠,绵延不断。远处崆峒山峭峰耸立、山峦巍峨;近处胭脂河上波光粼粼、树青枝翠。
继续前行,东北方的山仿佛要离崆峒山远去,在这里向北拐了个大弯,河对面依山而挖的窑洞层层叠叠。农家墙外桃花红红的,粉粉的,一片一片的,红的灿烂,粉的亮眼;缓坡上层层梯田里,麦苗绿绿的,鸡在墙边觅着着食,羊在坡顶上吃草,狗远远地看见了我们,大声叫着提醒主人,好一幅田园景色!我们仿佛走进一座世外桃源!
行走在山峡中,时而豁达开阔,时而曲窄幽静。若是伫立于崖上之巅,便可见那天地之广阔,山峰之雄伟,登高处而览群峦,只显现山脉之轮廓,却难见松涛之阵阵。若是行在林阴小道,又是绿阴碧翠,遮人视野,到处只见青藤相交、树枝相接。
进入胭脂峡口,渐往里走,树木繁密、植物各异,景色也更加迷人。 再往进走,一块立于胭脂河畔岸边巨石,银白色,直径约8米,像一只卧立着的蛤蟆,头、尾、四肢分明清晰,我想这一定是“蛤蟆望京”石了。
好胜心起,攀是石顶。站在蛤蟆石之上,我观察到,蛤蟆的头朝着西北方,我不知道这名是谁起的。望京,到底望得是那,是否就是望北京、南京、西京,东京呢,而这四个地方应在胭脂峡之东,显然并不指这些地方。
我想蛤蟆是不是意有所指,是希望京里人们向西边看看,西夏,河套,河西,北庭,安西这些地方,生活着我们的同胞,是我们先人曾经守护的家园,现在是他国的地方。我黯然神伤。
峡中山北坡,有的地方相对缓一些。而这些坡上,野桃花一大片一大片的,红的,粉的,白的汇成一团团粉红色的色晕,像要飘下来,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整个山坡姹紫嫣红、山花烂漫,整个山谷花香袭人,沁人肺腑,醉人心潮,陶醉之情真是只可神会,不可言传!
置身峡谷,水无处不在。 胭脂峡的河水一年四季因水量而变换着,或是流水飞瀑,或是磅礴之河,或是温情之溪,都风姿各异、神韵别具,它们都给这座神奇的峡谷赋予了无比的鲜活灵气。
俗话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在峡谷中无论走在何处,总能看见水的身影,听见水的呢喃。从一进入峡口,便可听见空山响涧,寻声而去,又见其若隐若现,被两岸交相辉映的树枝所遮掩。再往里走,水更加变得清澈、多姿。依水而行,水也顺着山势,展现着不同的风姿。在平坦处,汇成平湖,在陡峭处激起波浪,有时顺势落成飞瀑,有时溅着玉珠,有时宛若轻纱……使人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神奇,惟一方之水天,动如脱兔,静若修女,怒若金刚,温如菩萨,竟孕育出如此迥异之风情。
随着震天的水流声,我们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