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章 灯火阑珊(二)(1 / 3)

加入书签

这是一条极具年代感的街道,街道两旁的店铺老派又陈旧,但陈旧中透着几分井井有条。天初亮起,经营生意的店主们早已开门营业,街道上人流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人群中有闲散逛街的老年人;有步履匆匆去上班的青年人;有眯着眼睛还没睡醒的孩子,被父母提拉着脖颈抓去上学。

偶有几个骑自行车的人,轮胎歪歪扭扭地穿梭在人流中。路边的行人纷纷躲避,生怕撞到自己。路过陶正则三人身边时,三人也下意识往旁边让了一步。

这是一条充满烟火味的街道,让人不自觉地放松,身心愉悦。

路边有几家店铺“炊烟袅袅”,那是开早餐店的人家,此刻店门口已经排起长队,买早餐的人络绎不绝。

队伍里有一位大叔,喊他大叔好像喊老了,因为他分明面容儒雅气质绅士,满满书卷气。可他偏偏满头的黑发中又飘着几缕耀眼的白发,让人难以忽视。

他低着头,周围路过的人都会亲切地和他打招呼,喊他一声宋老师!

宋老师每次都会抬起头,微笑着回应。可等对方走了,他又低下头,刚才还弯起的嘴角瞬间耷拉下来,就好像微笑对他来说是一件很累的事。

轮到他买早餐了,他恍恍惚惚地点了三份馄饨,三根油条。店主和他是老熟人了,动作微微犹豫,宋老师如梦初醒,连忙道:“我点错了,是两份馄饨,两根油条。”

对方扬着笑容好脾气地道:“宋老师,没事的,没事的!”店主是个高情商的人,说话不显山不露水。

宋老师心不在焉地笑笑,提着自己的早餐回去了。

穿过人声鼎沸的街道,宋老师走进一个老旧的小区。有多老?老到小区大门的墙皮都脱落了一半,真是应了小区门口四个大字“清风人家”。

“这个房子是我父母那个年代单位分的,一直住到现在。”遥望着宋老师的背影,宋宇飞心不在焉地介绍。

陶正则道:“你的父亲是教师?”因为碰到宋宇飞纯属意外,所以陶正则并没有提前了解他的信息。

宋宇飞道:“我父母都是教师,教高中的。”

陶正则点点头,难怪刚才听见大家都喊他宋老师,其实光从外表儒雅的气质也能猜到几分。

宋老师拎着早餐回到家,发现门虚掩着。他推门而入,一进门就看见妻子坐在餐桌前,单手支着额头。

“怎么不多睡一会儿?”宋老师把早餐放在妻子面前,关切地看她。

妻子摇摇头,声音低沉地道:“睡不着……”

一股酸涩涌上喉咙,宋老师苦笑了一声,用手拍了拍妻子的肩膀,两人都沉默着没有说话。良久,宋老师才在旁边坐下开始吃早餐。

两人安静地各自吃早餐,无声的环境里,妻子的眼泪“啪嗒啪嗒”往馄饨碗里掉。

宋老师见了,连忙扯出一张纸巾,心疼地帮妻子擦掉脸上的泪:“怎么吃着吃着又哭了?”

妻子一口馄饨含在嘴里,哽咽着声音:“对不起,我心里难受……”

宋宇飞再也忍不住,独自跑到阳台上去了。

陶正则有点不放心,追了出去。马国民呆立在原地,陷入沉默。

宋宇飞自认为自己是个男人,男人是不能流泪的,他极力地忍住眼眶里打转的泪水,憋得眼睛都红了。

陶正则走到他身边,轻声细语地安慰:“如果难过,大声哭出来就好了。”

宋宇飞坚定地瞪着眼睛:“我不会哭的。”这种年轻气盛的无畏,让陶正则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

“你能和我讲讲现在的情况吗?”陶正则想开导他,可发现又无从下手。

宋宇飞已经缓和了一点情绪,听见陶正则的话,淡淡开口:“我回家的时候家里一个人也没有,我在自己的房间待了一天。傍晚时分我的父母回来了,我才知道原来我还没有死。”

陶正则有些惊讶,惊讶中又带着一些似曾相识的体会。

“车祸后,我被送到医院抢救。虽然暂时保住一口气,可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我陷入了昏迷,我的身体还躺在重症监护室,我的父母只能隔着窗户远远地看我。”

陶正则心中了然:“也就是说你还不算真正的……”去世。

“有什么区别吗?”宋宇飞绝望地看他,自嘲一声,“我已经知道7天后我还是会死,又何必苟延残喘地留给别人希望,给了希望最后又让人失望的滋味还不如当时就直接死在路上。”

陶正则哑然无言,他心里明白宋宇飞说得是对的。

“但这样你父母心里会好过一点。”好歹能送一送你,看你最后一眼。

宋宇飞面无表情地看着窗外,“陶医生,你说人还有下辈子吗?”

“以前我不信,但是现在,我希望有!”这短短的几天,陶正则比任何人的感触都要深。

宋宇飞怔怔地说:“如果有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