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4章 给他派三个绊脚石(1 / 2)

加入书签

他没有把“因为她长得漂亮,你才提她”的话说出口。

没有证据的话,一个领导是不能随便说的。

高辅导被叶峰说得哑口无言,脸也不觉红了。

过了几天,一个资格很老的老教师直接找到叶峰,气势汹汹逼问:

“叶局长,我在乡下教了三十年的书,要调到市里的报告打了十多次,局里却一直不批。而那个叫什么?吴新生,才分到东海乡中不到三年,就调到县里来了,凭什么?”

叶峰愣愣看着他,淡淡一笑。

他正要解释,林教师就生气责问:

“是不是我没有送礼送钱才这样的?我只是一个穷教师,拿工资的,哪里送得起啊?”

叶峰听他这样说,也有些不开心:

“林老师,你怎么这样说话?你资格老,是县政协委员,我不想批评你。但你这样没来由地发牢骚是不对的。”

“局里为什么把吴新生从东江中学调到江海中学当老师?根本没有送钱送礼,他是外地人,家里也很穷,比你穷得多,根本送不起。”

“但他在东江中学教了三年高中英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年,他教的两个班英语,高考平均成绩全县第一。”

他当然不会说吴新生秘密向他反映东江中学新砌食堂质量问题的事。

虽然后来这事他没有起到作用,但对吴新生来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关心学校的责任心。

在林教师发呆的时候,叶峰又举了一个例子:

“这个暑期,我们还把一个乡中教物理的年轻教师调到江海中学。”

“因为今年中考,他教的初三物理平均成绩全县第二,他还指导他们班上一个学生,获得了全国中学生小发明二等奖。”

“我们江海教育需要这样的人才,要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才把他们调上来的。这种做法,也是对广大教师的一种鼓励。”

林老师被叶峰说得无言以对。

接着,叶峰在全县教育系统领导干部会议上,对这事作了专门的说明和解释,做通了大家的思想工作。

但背后还是议论纷纷,包括县里一些领导,都说叶峰有手腕,具备改革家的气派,做事大刀阔斧,不怕一切,有敢闯敢干的革命精神。

这个加强教育局人事集权的改革措施,为振兴江海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打下了人才方面的基础。

县委县政府一直到八月中旬,才确定教育局三个副局长人选。

因为王能华直到八月上旬才被市监察局带走“双.规”,三个副局长人选就一起确定。

让叶峰大跌眼镜的是,三个副局长,竟然全是他的对头:

一个是龙江中学校长郭浩,一个是原来教育局办公室主任魏红怡,一个是原来教育局教育股股长孙超。

我的天哪,这是谁定的?他们要干什么?

当叶峰知道三个副局长的名字时,惊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他稳了稳神,连忙打电话给陆敏红,声音有些激动:

“陆县长,这是怎么回事?三个副局长,怎么是这样三个人?”

陆敏红叹息一声,也不满道:

“连我这个分管文教的副县长都不知道,就突然定下来了,我也是刚刚才知道,正在生气呢。”

叶峰气愤地叫起来:

“这是谁定的?”

陆敏红无奈回答:

“我实在憋不住,刚刚打电话问了一下茅书记,他说前一阵,他出国考察,这个人事都是聂县长定的。”

“我问茅书记,确定教育三个副局长人选,怎么没跟我这个分管文教的副县长商量?”

“茅书记说,我在国外的时候,聂县长给他打电话说过这事,我以为跟你商量的,就同意了。”

“我生气地说,魏红怡是聂华林的小.姨子,你难道不知道吗?哪有姐夫提拔小.姨子的?茅书记说,我真的不知道。现在既成事实,就看一段时间再说吧。如果不合适,可以再调动。”

叶峰气得胸脯呼呼起伏:

“我本来要把她调到实验小学当副教导主任,怎么突然提她当副局长?这不是笑话吗?她能当副局长吗?”

陆敏红又叹息一声:

“这就是县长的权力,他这样安排,并不只是出于私情,而是在针对你。”

“他要让小.姨子,还是你的老上司郭浩,老部下孙超,都来监视你,牵制你,目的是让你尽快下台。他的狼子用心,我一看就看出来了。”

叶峰气得恨不得把手机再次甩掉:

“他这样安排,除了他小.姨子外,肯定都有背后的交易。”

“他获得了私利,却把我害苦了,也影响了江海教育。有三个绊脚石放在我身边,我还怎么稳步推进振兴江海教育计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