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13章 810(2 / 5)

加入书签

“鱼缸是树脂,里面的是水和荧光色素混合成了福尔马林溶液的质感。至于这个怪物是泡沫外面包裹了一层硅胶。相信我,硅胶的手感才是最棒的!”

“……”

不是,哥。

你画风咋一下子变得奇怪了啊。

他问道:

“这玩意的造价……”

“唔……不算设计成本,光是材料的话,至少在两千美金。”

“……”

……

扯东扯西中,考特那边,把一整车货物都给卸完了。

合作的很愉快。

而许鑫也在乔迪的口中了解了许许多多的关于这部《环太平洋》的幕后工作。

按照乔迪的说法,他们的公司里,有超过110名工作人员加入到了这个剧组。而整个环太平洋里面,所有的道具、模型、设计等等,加在一起的费用,超过了两千五百万。当然了,这是他通过这些道具推测的。

如果加上员工工资,设计费用,以及老板的盈利。

光是道具这一项的费用,大约在三千到三千五百万不等。

注意,这只是道具一项。

乔迪不提,但许鑫自己清楚。

施工方、场地、调度、以及剧组其他人员的吃喝拉撒也是要钱的。

他按照天朝的标准大约的估算了一下。

觉得……不算演员片酬的前提下,整个剧组的拍摄成本,应该在七千万到八千万美金之间。就是不知道这些配角是不是很有名气,如果是非常有名的话……那么再加个一两千万……总预算大约是在一个亿左右。

一个亿的拍摄,八千万到一个亿的后期。

还不算宣发。

如果按照投资百分之50的宣发原则,那么……最终的投资可能在2.8到3个亿左右……

而北美这边的投资与回报比来算,至少要9个亿,才能回本。

全球票房9亿美元……

想到这,许鑫的心脏没来由的有些突突。

这压力……

不小啊。

虽然他不清楚吉尔莫·托罗……或者说这些在好莱坞里活跃的导演,在面对这种投资压力时,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可对于他这个外人而言,他扪心自问,如果说自己成为了一部投资十几个亿的电影导演,并且在开拍之前,他就知道……如果想让自己拍的电影不赔钱,那么自己必须要达到70个亿的票房……

他心口就有些堵。

不自觉的就在思考一件事……

他们拍这种大投资的电影,真的赚钱么?

虽然他也知道好莱坞向来都是大投资大回报……可作为从业者,他天然就有种直觉。如今这片看似欣欣向荣的好莱坞……有点太……繁似锦了。

繁似锦到让他觉得有种不真实的既视感。

说到底,这种“繁似锦”本身,应该也是一种内卷吧?

那么……

陡然之间,许鑫心头冒出了一个想法:

“我是不是可以认为,好莱坞模式,同样是一种巨大的危机?”

这个想法刚刚诞生,就立刻被一股荒诞所取代。

拜托。

这可是好莱坞。

巨大危机?

怎么可能……

可……万一可能呢?

这不就跟军备竞赛一样么?

无休止的拉高预算,然后把盈利点转嫁给消费者。

后者是消费者,投资最终要靠他们来收回,这点肯定没什么毛病。可问题是……如果在添加到市场因素方面的诸多考量,好莱坞这种大投资、大收入的模式……一旦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那么……

穷兵黩武的后果是什么?

还用问?

内爆啊。

可能还不等到消费者买单,行业内自己就爆了。

而这个结局不就是……好莱坞的衰弱?

这个想法诞生后,他心里立刻被更荒诞的无语所取代。

现在的天朝电影工业体系只能说是出于萌芽,他担心好莱坞干啥?

人家在怎么衰弱,至少曾经辉煌过。可华语电影连工业体系的辉煌都没有,这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可是……

他想了想,还是拿出了手机,在备忘录上写下了一行字:

【论好莱坞因投资巨大而产生“内爆”的可能性及未来判断】

而写完这个题目后,他看了看自己备注为“论文题材”里,上面的那两行字。

1.【从演员从业者增多,判断未来行业市场发展变化规律及可能】

2.【以如《失恋33天》、《宿醉》等小成本电影,论市场发展及“标准化”前景可能性】

算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