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2章 县令又来了(1 / 2)

加入书签

秋收!

是农户人家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日子。

因为这关乎着一家老小能不能撑到明年。

虽然因为江大牛的出现,三山村今年在秋收之前家家户户都有了进账,少的也有一两银子,多的则是挣了二三两银子,算得上是把往年一整年的收入都赚回来了。

但,到了开镰的日子,整个三山村的村民们依旧是亢奋无比。

“开镰咯开镰咯!我家的稻田今年肯定能丰收咯!”

“小虎!我们比赛挖泥鳅,看看谁挖的泥鳅多!”

“小石头,你要跟我们一起比赛不?谁抓到的泥鳅多谁就能当大将军!”

“要来要来!等我先帮着我爹娘把稻谷收了再挖,我们家没有你们家那么多人呢!”

“大牛哥,你要一起来玩儿不?赢了的可以当大将军呢,输了的就得当蛮子,蛮子要挨打!”

……

村子外面,村民们浩浩荡荡的走了出来,妇人们直接提着镰刀和箩筐去到田边,男人们则是扛起了家里放置一年的打谷桶,一个个嘿咻嘿咻的把木头制成的打谷桶放在了田边的泥土路上。

打谷桶是乡下农人们用来给谷子脱粒的工具,是脱粒不是脱壳,原始的脱壳工具就得上石磨和石臼了。

打谷桶就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大桶,高度在大人的膝盖位置,配合着一张能够围住三面的竹帘和一根木架使用。

田里的稻谷是已经熟了的,沉甸甸黄澄澄的稻谷挂在稻穗上面,农人将稻穗割下来以后,按照个人的手把大小,把稻穗拿到打谷桶面前,用力摔打在木架上面,跳跃的稻谷会被三面的竹帘挡下来,自动落进打谷桶里面。

经过反复的摔打,确定稻穗上没有谷粒以后,那稻穗也不会被扔掉。

因为贫苦的劳动人民非常清楚,靠这种简单的工具是没办法把稻穗上的谷子尽数打下来的,尽管肉眼已经看不见谷粒了,难保稻穗上面还会有一些藏起来的谷子。

所以这些稻穗会被背回家去,这个时候,家家户户养的鸡鸭就派的上用场了。

在农村鲜少能够吃到谷子的鸡鸭对稻穗有着天然的执着,不用人赶就会去稻穗里面找那些没有打下来的谷子,等鸡鸭反复找上几天,到最后就连鸡鸭都对那些稻穗爱答不理的时候,那些稻穗也差不多干了,用来生火非常方便。

当然,前提是不要在意上面挂着的鸡屎鸭屎,那玩意儿多少有点恶心……

“吕秀才,没看出来,你还真会割稻子啊?”

江大牛他们家的两亩田是三个大田,挨在一起,此时已经开始动工割稻子了。

打谷桶一直放在老屋那边,因为之前江大牛他们那个家有些小,再加上刚刚分家,所以也没有搬过来,今天江大山便去老屋那边扛过来了。

稻田足够宽,江大山江大牛吕秀才还有李氏和张巧云五个大人分开站立,手里拿着从城里买回来的镰刀,低头就开始割稻谷,二牛三丫和小安然则是负责把稻谷抱到空处堆起来。

刚开始割稻谷,田里还没有放打谷桶的地方,所以暂时还不会打谷子。

江大山一边麻利的割着稻谷,一边侧头看着身旁同样动作麻利的吕秀才,脸上不禁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子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吕秀才手里镰刀不停,接连割下三丛稻穗,起身放在一旁,又对江大山说道:“子又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啥意思?”李氏割了一把稻谷,放在身后回头对吕秀才问道。

“意思就是大圣人曾经说过,我们要脚踏实地,做什么都不能靠一张嘴巴空谈!”张巧云笑着说道,都住在一个院子里了,她倒也不用再像逃难的时候那般装成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乡野村妇。

“确实,人活在这个世上,还是得脚踏实地一些,如果我们光是想不去做的话,也不会有现在的日子。”江大牛附和了一句,他说的当然是过去一个月的菌子生意和冰粉生意,以及他们家的新屋。

虽然的确是他带来了一些赚钱的法子,但如果村里人都好吃懒做,那现在三山村就不会有这么多笑脸。

而若是村里人不去采摘山上那些菌子,单靠江大牛他们一家是摘不完的,到时候那些菌子只会生长出来又腐烂在林间地里。

所以,对于带领全村人改善生活这件事,江大牛从来都不后悔。

“说真的,长这么大,我还是头一次看见能把农活儿干得这么利索的读书人!”

江大山不无感慨的说道,读书人都好啊,十指不沾阳春水,年轻时候他也想成为一个读书人,因为老爹说当了读书人,只要考取功名,以后都不用交税,家贫一些的还能去县衙领吃的。

出入有仆从,远近皆仰望。

可惜,他脑子太笨,记不住书上的经义,以至于老挨先生的板子,再加上后来家里老三大病一场,为了治病把钱都花光了,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