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忽悠村长支书(1 / 2)
这年头,虽然还没出台公务员法,但依然有干部管理条例的约束,而条例里明确规定,党员干部不得从事商业经营活动。
这意味着,祁同伟既然选择了仕途,就不能再去经商创业。
合法合规的赚钱途径,只剩下炒股、写书和买彩票等等。
写书肯定不行,太费精力,会严重耽误工作。更重要的是,这个年代压根就没有网络小说的概念,只能给出版社投稿。
文学界里从来都不乏傲慢和偏见,甚至近亲繁殖,就连大名鼎鼎的路遥,生前也受尽了白眼。
祁同伟做为圈子外的新人,一书成神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哪怕把著名的《明朝的那些事儿》搬过来,大概率也是白费工夫,这条路根本走不通。
买彩票就更不靠谱了,别说世界变了,就算没变,祁同伟也记不住中奖号码啊,更何况,还要过主任那一关。
算来算去,既要走仕途,又想合法合规的赚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炒股。
而且祁同伟上辈子学的是财经,懂得不少专业知识,也算是个优势。
虽然换了一个平行世界,但资本市场的走向,是由社会发展方向和市场运行规律决定的,不会有太大区别。
当然,如果二十多年之后,可不能轻易去炒股,那个年代的国内股市非常烂,和男足有的一拼。
大股东无心经营,财务造假上市后直接套现,连公司都不要了。
某些券商为了赚发行费,帮忙钻漏洞,各种研报瞎吹牛,还公然做空。
庄家和游资利用资金和信息优势,采取各种手段操纵股价,把股民套在山顶。
部分公募基金负责高位接盘,基民亏的一塌糊涂,基金经理却赚的盆满钵溢……
坑接着坑,套接着套,连赌场都不如,倒是和屠宰场有的一拼……
但现在是95年,国内股市还在起步期,大盘才五百多点,上市公司也少的可怜,可以说遍地都是机会。
随着国家经济的腾飞,会有一大批公司借着时代东风做大做强,成为千亿、甚至万亿级别的超大型企业。
现在他们的规模都还很小,只要趁早入场并长期持有,便可以躺着赚取几百上千倍的利润。
如果再把握住几次大牛市的机会,那回报率恐怕会是N个万了……
问题在于,现在祁同伟全身家当就几百块钱,根本拿不出炒股的本金。
要不,找乡亲们融资,自己当操盘手?
反正现行法律,还没有非法集资的概念,也没有禁止代人炒股,这么干并不违法。
唯一的约束,就是处级以上党员干部不得炒股。
祁同伟现在只是个大头兵,完全可以无视这条规定。
而且石塘村地理位置好,相对金山县的其他农村来说比较富裕,乡亲们多少都有些存款,甚至还有一些万元户。
哪怕刚开始筹到的不多,但只要能赚钱,把信誉度培养起来了,后续资金便不成问题……
当然,这里还有个大麻烦。
祁同伟家里欠了巨额债务,一直没有还,现在的工作又不好,乡亲们还会像之前那样信任自己么?
他思来想去,觉得要想顺利推动此事,必须去找村支书祁志勇和村主任李红兵帮忙。
村里有一千多号人,除了嫁进来的媳妇之外,不是姓祁就是姓李。
这两位不仅仅是村干部,还是祁家和李家实质意义上的族长,在村里拥有极大的权威和号召力。
如果他们愿意帮忙,应该能凑到一笔不小的启动资金。
……
祁同伟一趟进村委会,祁志勇和李红兵就主动迎了上来。
他们身为石塘村的当家人,有一定的政治觉悟,也明白汉东大学政法系研究生的含金量有多高。
那可是妥妥的后备干部啊,如果搁在古代,不比举人差多少。
别看祁同伟现在混的不行,可万一哪天被哪个领导看上了,立刻就会飞黄腾达,并且给村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多年来,他们一直号召村民出钱出力,尽可能帮助祁同伟一家,也是这个原因。
“二位叔,你们好,我有件事想和你们商量。”祁同伟率先开口。
“同伟,你先坐下来喝口水,慢慢说。”李红兵拿起茶叶和热水瓶……
听说祁同伟要村民集资炒股后,两位村干部沉默了一小会。
最终还是祁志勇开了口:“同伟,你炒股有几成赚钱的把握?”
“十成。”祁同伟做了个手势。
“真的假的?”
“千真万确,我在大学里有个关系很好的老师,他是财经专家,不但懂得多,而且消息十分灵通。
最近,他告诉了我一些内幕消息,买股票稳赚。”
听说祁同伟有内幕消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