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西征东战(1 / 2)
隆兴三年,大周迁都至洛阳,八月,姜青林正式加封为都督中外诸军事,统领大周所有兵马。
宋国皇帝赵衍听闻北国发生变故,觉得这是很好的机会,在隆兴二年便筹措北伐,终于在隆兴三年九月,由大将童道辅举兵十三万北伐。
大军自扬州出征,北上意图夺取青徐地区。其实北伐路线,荆襄无疑是更好的选择,但从荆襄北伐,会直接威胁洛阳,宋国一面想北伐,一面又害怕与大周发展成全面战争,所以从扬州出兵,进攻青徐一带。
童道辅到底还是打了大周一个措手不及,短短数日,连下徐州和北徐州之地,正在图谋进攻南青州之地。
姜青林刚上位都督中外诸军事,正遇上宋国北伐,必须采取强力的反击,否则对于姜青林的威望是个重大打击。
姜青林先在洛阳的新建的大殿上召开了朝会,当然名义上是由皇帝召开的,但由于皇帝“偶感风寒”,由齐王,大丞相,大都督姜青林主持朝会。
此事朝堂上的官员,几乎见不到胡人的身影了晋阳一战便可以视为夏人世家对于胡人军头的胜利,在晋阳之后就是对朝堂官员的清洗,将胡人实力从军政两界彻底打压下去,现在朝堂上的官员六成来自于世家,三成来自于寒门,只有一成是姜青林亲自拔濯出来的布衣白身。
而朝堂上重要职位基本上被世家子弟把控着。比如主管政务的尚书左仆射崔皓乃清河崔氏子弟,是姜青林的姑奶奶的孙子,中书令郑榭的姑姑是姜青林的亲奶奶,京兆府尹姜东旭是姜青林的堂侄。姜青林的父亲倒是为了避嫌,以及害怕妨碍姜青林在朝堂上施展没有入仕,姜青林两个弟弟姜青柯,姜青贇分别担任了尚书台尚书右丞和治栗内史。
“南蠕妄动刀兵,入寇青徐,尔等有何谏言。”朝堂之上,姜青林对众大臣询问道,南蠕是周人对于宋人的蔑称。
青徐一带是世家孔家,刘家,华家,陈家的地盘,姜青林有意逼着这几大家族在这一次战争中出出血。姜家是河北世家,和其他河北大族多有联姻,对于青徐世家,关系偏远,现在河北世家占据朝堂,也不会阻止姜青林打压青徐世家,不过姜青林还得拿捏好一个度,要是逼得青徐世家直接向宋国投献青徐之地,那就不妙了。
“禀大丞相,臣以为宋人懦弱,不擅野战,只需三路大军,一路自青州攻南青州,一路自兖州攻北徐州,一路自南兖州出兵,攻睢州,断宋军退路,则我军必可胜。”尚书左仆射崔皓出言道。
“崔卿以为该多少大军方可取胜?”姜青林问道。
“宋军力弱,若十万军可击退,若二十万大军,必能全歼宋军于境内。”崔皓道。
“臣附议,请大丞相出兵。”徐州世家陈家陈远也出列附议。
“崔卿言之有物,然西贼据陇西而生事,有掠夺长安之意,长安乃我朝之西都,不可弃之于贼,正欲派大军讨伐,若分兵两处,国力难支,如之奈何?”姜青林故意道。
军务大事直接递送至大丞相府,所以紧急军情百官都不了解,他们只知道西贼逃到了陇西,并不知道到底什么情况。
“大丞相,长安坚固,亦有镇远大将军(姜鹏)坐镇,必不可失,而青徐乃国之膏梁,年供百万粮草,若任由南蠕肆虐,难免伤民害国。”陈远道。
“若无陇西,西京难稳,陇西必复,着令即日整军,孤亲率兵八万入关讨贼。南蠕亦不可放纵,令崔庭美领南兖州刺史,领兵一万,攻睢州。令姜溯领兖州刺史,领兵两万,攻北徐州。令陈远领青州刺史,使持节,加光禄大夫,领军一万,整合数家兵马,争取与敌会战于南青州。”姜青林交代了人事下去。崔庭美和姜溯自不用说,都是姜青林的心腹。
陈远对姜青林的安排并不满意,想私下再找姜青林劝谏一番,并打算联络一下其余青徐世家的士人一同劝谏,可姜青林第二日就领着几千骑兵赶去了长安。陈远担忧家里,无奈只能领节杖赶去青州主持事务。
两线作战,兵家大忌,但姜青林就是胆大妄为,打算同时在关陇和青徐同时掀起战斗。
姜青林这边都是精兵悍将,自不用说,陈远赶到青州后只能联络各家族筹措人马,累至六万大军。不过陈远一直拖延不与宋军交战,而崔庭美和姜溯也各自领好兵马,紧守城池,姜青林交代过只有陈远那边和宋军主力打起来才能出兵。
隆兴十月三十,童道辅又拿下了南青州,陈远终于坐不住了,领军和宋军在东安爆发了战斗。崔庭美和姜溯趁此机会立马出兵,试图切断童道辅的后路。
虽然双方已经打起来了,陈远终究施展不开,也不敢对宋国过于凶狠,宋国毕竟也是二分天下,陈远也不太敢把宋国得罪太死,断了自己的一条后路。
不过隆兴三年十月十八,有军报传来,大丞相姜青林已经收复了陇西,斩杀了宇文靖,大军即日回京。这一战,既剿灭了西贼余孽,也奠定了大丞相府的统治基础。
陈远害怕姜青林降罪于自己,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