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24章 李贤庙号的难题(1 / 2)

加入书签

李贤死后,身为太子的李隆基继承大统,在天宝元年(712年)九月初九,正式登基。

他登基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上朝与群臣讨论先帝庙号的事情。

“陛下,臣以为,可将先帝庙号设为世宗。”上谏的人是礼部尚书。

李隆基却摇摇头:“不可,世宗一称,与太宗皇帝名讳冲突,需要避讳。”

“这......”就让群臣犯了难。

众所周知,“庙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功过进行评定后,给予的褒贬或同情的称号。

庙号起源于商朝,后来周朝没有沿用这个制度,直至汉朝才逐渐恢复庙号制度。

唐朝沿袭周礼,同时又吸收了汉朝的部分制度。

不过,随着时代迁移,庙号这玩意,似乎演变成为凡是当过皇帝的都能赋予,不像汉朝十五帝,仅有四帝能荣获庙号。

从南北朝时期开始,不少割据政权的小帝,疆域和功绩又不大,名头都不小。

唐朝时期,对庙号的设定还是非常严格的,这里就不谈某个朝代三个祖的笑话了。

又众所周知,庙号的第一个字,最有含金量的分别是【太】【高】【世】【中】。

庙号为太宗的,基本上都不差,除了某个高粱河车神,例如汉太宗刘恒、唐太宗李世民、元太宗窝阔台、明太宗朱棣、清太宗皇太极,他们的含金量还是挺高的。

高宗的庙号也不错,属于是守成令主的美号,将太宗基业发扬光大的。

不过呢,后世人却因为唐高宗李治和清高宗乾隆之后发生的事情,错误解读成“由盛转衰”,属实不妥。

人家赋予谥号的时候,根本没想到后面会发生什么。

当然,还是宋朝,赵构被称之为宋高宗,又一次拉低了这个庙号的档次。

问题来了,世宗不能用,那中宗总可以用了吧?

对不起,还是不可以。

为什么?

因为李贤的骚操作,他不仅把武则天赋予“唐武皇”的庙号,承认其正统地位,只不过不是什么宗,所以她是不能进宗祠的。

然后,他憎恨两个弟弟李旦和李显懦弱无能,烂泥扶不上墙,为了出气,悄悄派人给噶了。

后来一想,后悔了,非常后悔。

于是,李贤又承认了这两个曾经登基过的弟弟,赏了他们两人中宗和睿宗的庙号。

或者说,是为了掩饰自己亲手弑弟的残暴行为吧。

由于李显是高宗皇帝驾崩前,亲口承认的接班人,你先别管他做了55天就被武则天赶下台的事实,你就说他有没有做过皇帝吧?

那按照“太高世中”的排序,既然世宗不能用,那中宗可以了吧?

李贤是完全没有给自己留后路啊,或者说,他压根就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死。

这下好了,留给子孙后代一大难题。

朝堂上,文武百官沉默不语,这先帝的庙号,实在是太难了。

宗正寺卿发言:“陛下,要不把中宗的庙号去了,改成先帝?”

李隆基却摇摇头说:“那不行。这是阿耶立下的,朕不能改。”

而且,中宗相比于世宗,档次更低。

中宗,明面上是中兴之主,但这是小高潮。

世宗的档次比中宗要高得多了,你对比一下商世宗祖甲和商中宗太戊,汉世宗刘彻和汉中宗刘询就知道了。

世宗的评判标准是功绩是否配得上这个庙号,本意是统绪自此开始,自此开世,文治武功为一世之宗。

而不是像后代人说的什么“世系转移”,至少唐朝之前没有这样的先例,只有一个汉世宗,你们看到的后周世宗柴荣、辽世宗耶律阮、金太宗完颜雍和明朝那个修仙世宗,他们都是后来才发生的。

李贤完全配得上世宗这个庙号,然而却因为避讳太宗皇帝,让李隆基犯了愁。

“众卿,你们说,先帝庙号该当如何?”

肯定要延续汉朝传统,不能原创庙号。

说到原创,宋朝就比较会玩了,一口气造就了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钦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端宗十个非主流庙号,脑洞很大。

群臣皆皱眉不语,世宗不能用,中宗却用了,那你说什么配得上?

太宗皇帝的开创功绩,建立贞观之治,群臣是认可的,但是对于高宗皇帝,却颇有微言,懂得都懂。

至于那两个什么中宗、睿宗,他们也配?

还得看我们的礼部尚书,他的一番话,点醒了众人。

“陛下,不如封先帝为,中祖?”

“???”

“所谓,开疆扩土,定鼎天下的称之为祖,继承遗志,治理天下的称之为宗。先帝全都满足条件。”

宗正寺卿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