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新式战袍发布(四千字)(1 / 3)
唐朝十六卫,只有左右千牛卫和左右监门卫这四卫,是不辖府兵的。
所以,宋真和崔梦竹将十七卫分为两大阵营,南衙诸卫和北衙禁军。
第一个阵营,便是北衙禁军,千牛卫和监门卫都属于禁卫,简单理解就是只为皇帝服务的。
千牛卫保护皇宫安全,是李治的贴身保镖,兼顾礼仪。
监门卫则是皇宫的保安,负责检查每日进宫的官员以及货物。
这个阵营的战袍统一底色为黄绿色,没有改变太多传统配色,因为《唐六典》中,记载千牛卫“身掌执御刀,服花钿绣衣绿,执象笏”。
也就是说,历史上的千牛卫其实是穿着绿色衣服,并不是影视剧中的黑红色。
两卫的颜色稍有不同,深浅不一,还有衣服刺绣纹案也是有所差别的。
另一个阵营,则是南衙诸卫,其中又分为城卫和边卫。
例如左右金吾卫,便是城卫。
城卫的服饰为大气的金红色,上面绣着玄武图案。
边卫又分为东西南北四部边卫,主体颜色为玄(黑)色。
其中,东边卫是玄青色,西边卫是玄白色,南边卫是玄红色,北边卫是纯正的玄色。
每个战士阶级不同,会直接体现在战袍的款式之中。
越是高级的武将,战袍就越华贵。
崔梦竹参考了历代的军服设计出来的,这些战袍极少运用在实战中,而是礼仪。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是不是不太实用?
不不不,明光铠因为制造工艺已经成熟,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制,所以暂时这么做。
而且,并不是所有士兵都有资格穿明光铠的。
也不是所有士兵都会在日常工作中穿重甲,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穿皮甲。
崔梦竹设计的这些款式,正是各卫皮甲的款式。
所以,这些战袍反而更容易在日常工作中常驻。
分发到各卫府的战袍,顿时吸引了大部分军士的目光。
“这是什么衣服?看起来好好看。”
崔梦竹结合了后现代的铠甲和古代审美设计出来的战袍,当然能让士兵们接受。
而且,战袍分两套,一套是日常穿的常服,也就是不用上班的时候,你可以穿出去大街显摆,人家一看,哎,军爷,是不是虚荣心顿时起来了?
日常制服类似后现代军服的窄袖窄裤腿设计,不仅异于常人服饰,而且行动十分方便,并且美观。
另一套则是皮甲,上班的制服。
宋真之所以要提出更新战袍,是因为唐朝军中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服饰差别。
举个例子,假如一个是武卫,一个是骁骑卫站在你面前,你能分得清他们分别是属于哪个卫府吗?
文官尚有一至九品官服的颜色区分,而武将并没有。
每一个将军穿的明光铠,都是同一种款式,甚至!从五品武散官跟正三品武散官在战场上,穿的铠甲都是一模一样的,毫无区别。
由于士兵们分不出来这群将军分别是谁谁谁,隶属于哪个卫府,品阶如何?所以他们只好统称为将军。
如果你是从二品的镇军大将军,跟从五品的宁远将军站在一起。
然而士兵们却分不出来你是什么军衔,那你的虚荣心会不会被打击到?
规划军中阶级,是必须要做的。
以前做不到,可能是受限于各种阻碍,例如没人做,设计问题,或者是皇帝不愿意提高武将身份地位等等因素。
可是高句丽刚打了胜仗,李治正在兴头上呢,他怎么可能不愿意呢?
说实话,他早就想做了,只是苦于没有人才。
再加上,唐朝军服改革出现在他这个时代,是不是又名留青史了?
除此之外,宋真还引进后现代的军功奖励制度,用来激励战士们奋勇战斗的决心。
甲等战功的标准是:“一、攻城先登;二、击杀敌方将领;三、一人在战场上斩杀万众;四、创造极端的以少胜多的奇迹战斗。”
第三条标准看起来好像是挺难做到的,不过有句诗是这么写的。
“一将功成万骨枯。”
你也可以理解成另一个意思。
当你杀了一万人之后,你自然而然就可以成为将军。
杀一个人是杀人犯,杀一万人就是王侯将相。
在唐初,哪个耳熟能详的大将军手下没有一万多条敌军的人命?
善战者,方为将也。
很快,新式战袍分发给十七卫军士。
其中,神武卫的战袍最为特殊,因为这是宋真完全仿照后现代华夏21式作训服制作的。
如果你也穿越过去的话就会发现,我焯,这不是迷彩服吗?
拉链和纽扣用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