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泰山封禅合理吗?(1 / 2)
宋真只是低着头,他没有发表任何看法。
其实他也觉得不好,不过他知道,自然会有其他大臣劝阻。
果然,最德高望重的李勣说话了。
“陛下,前段时间刚举办了万国来朝大典,如今又准备泰山封禅,两者时间过于紧凑,未免太过仓促了吧?”
李勣很聪明,他没有直接否认李治的想法,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去奉劝。
确实,“万国来朝”大典还没有过去一个月,你就这么着急吗?
于情于理都不合适吧?
宋真抬起眼眸,观察了一下诸位同僚的神情。
不过,这个小动作被李治发现了。
“宋卿,你有何看法?”
宋真虎躯一震,急忙拜道:“尽陛下所愿,成天皇所德。”
李勣暗中瞥了眼宋真,想不到这小子也挺奸诈的。
他同样没有表态,只有表示出自己的态度,陛下让我做什么,我必全力以赴。
很显然,李治不喜欢这样的回答,他希望听到有人支持他。
卢承庆上前一步:“陛下,臣以为,不应操之过急。如今东北战事未定,封禅之事,宜在百将回朝之后。”
此话一出,众臣呼应,除了已经说过话的三人,许敬宗、李勣和宋真。
李治的脸色有点黑,他没想到,自己的主意竟然被群臣阻拦。
他感觉很没有面子,毕竟主动提出泰山封禅一事,已经不要脸了。
其实他着急这么做,是因为前几天托梦给他的,是碧霞玉仙。
碧霞玉仙何许人也?
碧霞玉仙,全称“天仙玉仙泰山碧霞玉仙”。
据《玉仙卷》记载:“天空盖泰山,洞即石屋处也。山顶故有池,名玉仙池;旁为玉仙石像。”
早在汉晋时期便有泰山神女的传说,汉朝人在泰山顶上雕刻神女石像,一直到了五代十国时期,殿堂倾塌,石像仆地。
所以,李治一听到碧霞玉仙的名号,他马上就悟了。
原来上仙助朕,是为了让朕早日到泰山封禅,承续香火。
这是上天的召唤,并不是朕痴心妄想。
于是李治将梦境说了出来,众臣沉默了。
在这个时代,很少有唯物主义,大部分都是存在宗教信仰的。
归根结底,古代封建皇朝,就是实行政祭合一制。
天子掌握“祭祀”和“征伐”,国之大事在于祀与戎。
一旦涉及到祭祀,那必然需要重视。
泰山封禅本质就属于祭祀,根据《史记·封禅书》记载。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既然这是上天的安排,那群臣们不得不闭上悠悠之口。
再联合之前大理寺门前莫名其妙死亡十二名法正门贼人,很难不让人不联想到,这是上仙赐福的吉兆。
如果上仙为人间做了事,那人间的天子是不是要回礼?
宋真和薛正清这才知道,怪不得李治会直接批复那件案子,原来是上仙出手了啊?
可是,宋真却觉得有些诡异。
他比这个时代的人更要理智,他个人不太相信有什么神仙。
没错,道家法术玄学,确实存在有部分很难用科学来解释的理论。
但是,李治以此做泰山封禅,未免也太小事化大了吧?
西汉刘向所著《五经通义》所述:“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说实话,唐朝综合战力最强和版图巅峰就是在李治前中期,他那时候的确有资格。
唐玄宗李隆基前期也有资格,毕竟解决了武则天留下来的烂摊子。
但是,宋真宗是什么鬼?直接把泰山封了。
历史上的李治确实有去过泰山封禅,是在麟德二年(665年)。
当时,好像是灭了高句丽才去封禅的?
宋真仔细回忆着历史细节,他突然醒悟,不对!高句丽是在总章元年(668年)灭亡的,也就是说,李治到泰山封禅之时,还没有完成目标。
这么看来,原本历史上的唐高宗泰山封禅,很大概率也是李治个人提出来的。
之所以这么做,可能是因为当时他的身体欠佳,所以想向上天祈福。
也有可能跟虚无缥缈的梦境有关。
由此可以看来,即使历史轨迹稍有变化,然而李治并没有因为宋真的到来,而改变本性,反而愈演愈烈。
有了第一次“天皇”册封,就有第二次泰山封禅。
李治沉着脸询问宋真:“那么,请问宋卿,需要多久来筹备泰山封禅?”
这一次封禅活动,就真的是太常寺主办了,毕竟太常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