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再见宋若水(1 / 2)
宋真回忆了一下,似乎历史上的王勃,确实有学过医。
不过,是在他十二岁至十四岁的时候,跟随曹元在长安学医,先后学习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对“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有所知晓。
然后在十六岁的时候,王勃应幽素科试及第。
幽素科具体考什么,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
唐代的科举考试科目分为六大常科和制科。
常科报考最多的当属进士科和明经科,占比高达70%以上。
考进士科的纯属是追求梦想,录取率极低,不足1%以下。
明经科还好,只需要死记硬背就行,录取率在10%至20%之间,狄仁杰就是明经及第。
当时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朝廷在分配官职的时候,也会优待进士而轻明经。
唐进士科位位及宰相的较之其它科目出身之人要多得多,唐代宰相368人,进士科上岸者143人,占总人数的39%。
能考上进士都不是一般人,能中状元的更是尖子中的尖子,比如说诗画双绝王维,他在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年仅二十岁。
至于王勃为何会选择学医,宋真不懂。
不过这只是举手之劳,宋真欣然答应下来。
然后,两人又交流了一番王家学院的事情。
王鹤言语中透着激动:“先生,多亏了你的提议,如今晋阳王氏在并州都督府的声望很高。”
宋真笑了笑:“你们王家的声望本来就很高啊。”
“不不不,与之前不一样。如今祁县王氏见我们这么做了之后,他们也加入了。”
“呵呵,那挺好的。”
有一家这么做了,如果收到不错的回报,那么其他士族也会跟风。
这是好事。
没有一个士族不爱惜羽毛,他们就像一群高傲的孔雀,想要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
经过半年的发展,如今王家学院已经招收了五百多名平民学生。
让他们意外的是,赚的名声之余,居然还能赚钱?在短短半年之内,竟然赚得五万贯。
诚然,太原王氏开办民间学院,打破了这个时代士族垄断才学的格局。
然而太原王氏根本顾不上那么多,他们想的只有自己。
天底下士族那么多,最特殊的只有他们罢了。
正是这份特殊,让他们收获了殊荣,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尽管被其他士族唾弃,那又如何?
太原王氏清楚,自己在做的事情,是一件能够载入史册的功在千秋之事。
最关键的是,看似在分享知识,其实根本撼动不了士族的地位。
在宋真的提议下,仅仅是教授最基础的读书识字和算术。
仅凭这点课程,学子要想科举及第,是万万不可能的。
最热门的明经科需要背诵大量古籍,而太原王氏并没有对外开放“九经”。
进士科考察的是一个人的随机应变能力和诗词歌赋,王家学院确实有教过相关知识,例如齐言、押韵及格律。
可惜进士科不是那么容易考的,聪明如王勃,他都不敢去追逐梦想,而是选择了较为冷门的幽素科。
在这五万学子之中,能出一个王维吗?
无论能不能出,对于太原王氏而言,完全没有损失。
如果出了一个绝世天才,对方及第之后,绝对会对太原王氏感恩戴德,但凡是个正常人,吃水都不会忘记挖井人。
这就有点类似先秦时期的培养门生做法。
人都是有欲望的,晋阳王氏也是人,王鹤询问宋真的意见。
“先生,我们想将王家学院开展到并州以外,不知你有何高见?”
宋真摇摇头说:“我觉得不妥。”
王鹤微微愣住:“为何?”
“人是群居动物,那么强大的士族,就像一头头占山为王的猛兽。”
“一旦有外来者入侵他们的领地,他们绝对会拼尽全力捍卫。”
“并州是你们太原王氏的地盘,你们也不希望有别的士族进来抢夺利益吧?”
王鹤觉得宋真说得很有道理,他行礼致谢。
“你们啊,太操之过急了,如今还没到时候,等时机成熟之际,我自然会告知尔等。”
开放学识,打破士族垄断,是宋真“改造大唐”计划的第二步。
......
晚上,宋真一行人被请到晋阳王氏府邸做客,随行的还有卢杨一家人。
刚进门,就看到了小王勃和小若水两个人在玩过家家。
他们用稚嫩的声线在喊着彼此为丈夫、妻子,看着无比违和。
不过,王家人却对此幕早已习以为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