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有钱不去闯濠江,落难必过拱北岸(1 / 2)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
“呸呸呸,晦气。”
从老家高铁辗转到合肥南站再坐机场大巴到达新桥机场,二个小时的飞行落地珠海,再打车来到传说中的拱北口岸。
我站在珠海拱北口岸广场上,虽然已经来了二次,都是没有损失还小赚了一把的,但是已然是被卡塔尔世界杯搞得遍体鳞伤伤痕累累,一靠近澳门,却又热血沸腾起来。
赌徒的世界有疼有痛有泪有血,却不会有认输二字。
“认输?”
开什么玩笑?
认输了,车子房子怎么回来?
那些触目惊心的那么多张信用卡怎么还?
小额贷款私人借贷怎么解决?
支离破碎妻离子散的家庭如何挽回?
所有的赌徒都信奉一句话:“有赌未为输”!
看着“拱北口岸”四个标志性大字,此时此刻我心中豪情万丈,意气风发。
一激动,肚里没有二两墨,词穷的飙出一句荆轲刺秦王的诗句。
虽然晦气却是我当时的真实内心写照。
有钱不去闯濠江,落难必过拱北岸。
要不是山穷水尽,我想我不会再次出现在拱北口岸,前面二次的澳门经历,让我对澳门的美景美食垂涎欲滴爱不释手,但是更多的是对赌场的恐惧感,那二次的大起大落,像大海中的小船,控制不了,说翻就翻。要不是逼不得已,起码我永远不会一个人来澳门。
我是个懂敬畏的人。虽然这样说有点讽刺,身边的人都知道我嗜赌成性,但是我懂敬畏,起码我是这样觉得。
我出生的地方有着小上海之称,虽然是个小县城却消费水平奇高;一到过年时豪车遍地以京牌沪牌居多。
年轻的时候,我时常看着这些豪车脑海中闪现的是新闻上面,京沪一年高过一年的牌照价格,计算着一辆辆汽车的总价格。幻想着什么时候能够拥有一辆。
我们这地方最出名的是保姆之乡,包工头之村。九十年代初改革春风吹满地,女孩成群结队去上海当保姆,男孩结对成群去北京搬砖—-真正意义上的搬砖。
这批九十年代的沪漂北漂一部分在底层挣扎,一部分因缘际会或者奇遇成为百万千万乃至亿万富翁。穷光蛋变成大富豪的故事小道消息满天飞,金钱的诱惑挑逗着人们对暴富的渴望。
这大概是这个小小县城赌风盛行的根源之一。
当然中国人的赌性自古有之,刻在骨子里的。
在扫黑除恶之前,这个小县城的大排档常常营业到凌晨四五点,油迹斑斑的桌子围着散场后一群眉飞色舞的赌徒讨论着各自赢的那最得意的一把重注。
为什么都是眉飞色舞的赢家?
因为输的垂头丧气的哪里吃的下去夜宵?!
我接触赌博,是缘于高中时期的游戏厅。
从苹果橘子铃铛到奔驰宝马奥迪,从草花方块到兔子老虎狮子,99倍倒注,爆机……
听的懂的会心一笑,听不懂的不作解释。因为这些毒瘤已成为历史,中国内地应该是永远不会再现了。
据说缅甸那边的赌场还有这些,不过我这个没有出过国门的土包子哪里去过缅甸,未去过所以也不做证实。
但是内地已经没有了生存的土壤,除了扫黑除恶的成果之外,人们对这些老虎机作弊的认知也是重要原因。
对于八零后来说,这些就是电子鸦片,糜烂了青春,倾家荡产的,家破人亡的都不在少数。
但是当时懵懵懂懂的我哪里知道其中的套路。
从为了赢个一块钱换币跟同学pk拳皇九七,而逐渐到一步一步的沉迷其中直到不能自拔。
以至于输了青春,学业成绩,输了父母眼里的光。
直到在夏日炎炎的饭店汗流浃背的厨房,在浙江居无定所的漂泊,才彻底清醒过来,却不能原谅当时的自己那些愚蠢的仿佛着了魔的青春。
虽然辗转腾挪来到拱北已是疲惫不堪,但是并没有抵消一点点心中的激情澎湃,甚至于有一霎那看着拱北口岸那四个标志性大字激起豪情万丈。
香港和澳门,对于看着港片长大的内地80后的赌徒们来说,相当于穆斯林对于麦加,朝圣般的感觉。
灰色地带自有另外一种不同于世俗的眼光与看法,澳门对于赌徒那就是终极梦想,赌徒没有几个不想去的,但是除非机缘巧合有亲朋好友带,很少有自己突发奇想去澳门的,究其原因过澳门等同于出国了,給人感觉太麻烦了,最主要原因是输的倾家荡产的案例比比皆是深入人心,虽然光听闻,也让心里有种莫名的惧怕感。
一个背包里装着一套换洗衣服,还有外套口袋里的十万港币和银行卡里的八十万人民币。
这已经是我的全副身价,只许胜不许败,因为这是房子的抵押贷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