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2章 还想多要点钱(1 / 2)

加入书签

韩妈妈在厨房门口故意咳嗽了几声,“咳咳咳……”

听到声音,彦琳和韩生同时回过头,看到站在门口的韩母,彦琳笑道:“伯母,你是不是担心我做得不好吃,要不您过来做,我尝尝您的手艺。”

韩母顿时就怂了,她在家里面一直用大锅做饭,这种小姑他根本就不会用,她只会蒸煮,哪里会炒菜?

“那个你做吧!我就是有事儿想跟你们说。”

彦琳看了眼韩生,韩生会意,走了出去,把母亲拉到一边,“妈,你想说什么?”

韩母回头看了一眼,又打量了一圈院子,“儿子,你这房子这么大,你们自己也住不了,我们就都搬过来跟你们一起住,我也年纪大了,也想享受下儿媳妇的福,让她伺候我们几年。”

韩生脸色顿时黑沉下来,“妈,你说什么呢?还让人伺候,你这是封建思想,再说了,这房子是她嫂子给她租下的,怎么可能让咱们全家住进来,你这样说是在坑我,要是被她娘家人知道了,要是把房子要回去不给我们住怎么办?你给我买房子吗?”

韩母缩了缩,“她嫁进咱们家,就是咱们家的媳妇,伺候咱们全家人不是应该的么?房子既然给她租下了,那就归咱们家支配了,我们住进来咋就不行了?”

韩生冷哼一声,“妈,您怎么想的,她嫁的是我,不是我们家,房子是给我俩租下的,跟你们有啥关系,您是想把我们的婚事给搅黄了么?”

那怎么能?这么有钱的儿媳妇,可不能飞了,要不然,上哪去找这么好的儿媳妇。

“不是,我不是那意思,我不来了,那以后每个月给家里的钱,能不能再加二十块钱。”

韩生入伍后每个月的津贴自己就留五块钱,其他的都寄回家里,开始是十五,后来长到三十,后来他又升职,超过三十块钱后,他就没再多寄回去,一直寄回家里的是三十块钱。

这两年,自从跟沈彦琳谈对象以后,才减到了十块钱,其他的他自己留着,来维持他们日常的开支。

当时寄回去十块钱的时候,韩母还特意打电话来部队问了,“生子,这个月怎么寄回家里的钱只有十块,是不是寄错了,还是放少了。”

韩生回答的也很干脆,“不是少了,是就这么多,我现在谈女朋友了,以后还要维护自己的小家,不能一直再往家里寄钱了。以后还会少。”

当时,韩母虽然没说啥,可是回家后,趴在床上就哭了,哭了半个小时才止住哭声,但她没敢多说啥,儿子早晚要结婚娶媳妇。

这不,不让他们来京城住也行,那就多给点钱,给二十总行了吧?反正对她们这些有钱人来说,二十块钱也不多。

韩生却一脸凝重,“不行,十块钱已经是我的极限了,我们俩以后还要过日子的,还要租房子,我都没跟她提这件事,如果她要是不同意给你们十块钱,我可能每个月只能给你们五块钱了。”

“啥?还要少给,每个月给五块钱,这怎么行?不给涨点还一直往下降,你也太不懂事了,不行,我找她去。”

韩母一转身,就看到彦琳站在不远处,她哭咧咧的就过去了,“儿媳妇,你说,我们想要过来住,生子不同意,我们说给家里多寄点钱,他不但不给增加,反而要减少。

哪有这样的?儿媳妇,你快点说说他,太过分了,家里穷成那样,你们却在这吃香的喝辣的过好日子,每个月的钱还不能加一点,这跟谁说也不占理。”

沈彦琳虽然不知道是咋回事,但是她刚刚听了几句,好像是每个月养老钱的事,其实,别说十块钱,二十也没关系的,现在她一个月才五十多。

韩生现在是团长,每个月开一百八十八元,给老家几十块钱,是可以的,但,听了刚刚的话,总感觉有些得寸进尺。

“伯母,我听说家里的房子都是韩生寄回去盖的?我没说错吧!咱们家在村子里已经很好了,已经是砖瓦房了,其他还都是土坯房呢!”

韩母停止了哭闹,不敢抬头看儿媳妇的眼睛,“那个,不全是生子寄回去的钱,我和你爸也挺能干的,你爸会木匠活,可能吃辛苦了。”

彦琳本想说给五块钱已经不错了,但她想想,知道她们的辛苦,“那就还是每个月十元钱,太多我俩也给不起,我俩还要生活,还要过日子的。”

韩母一听,儿媳妇根本不向着她,也不多给钱,当时扑通一声坐地上了,“我的妈啊!儿子儿媳过好日子了,不管我这个当妈的吗?呜呜呜呜呜,啊啊啊啊啊”

彦琳把脸扭到一边,使劲憋着,差点笑出声,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感觉自己这是找了个什么人家,还没办婚礼呢!就整这种幺蛾子。

韩生气的拉着彦琳就走,“不管她,让她哭。”

可是不管又不行,彦琳还是想解决了,“不是,伯母,你到底啥意思,你要是对我不满意,那我俩就算了,让你儿子再找别人,我这人比较喜欢安静,不喜欢事多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