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姜子牙冰冻岐山(3 / 4)

加入书签

天时地利,了解人心,文能安邦,武能定乱;静以守,动以攻;处于危难之中还能化险为夷,从死亡中寻找生机;虽弱能显强,虽柔能显刚;在危机中稳定局势,在灾难中找到福祉。能应变不测,取胜于千里之外,从天到地,无所不知;指挥十万大军,无往不利。战术多变,每一步都精妙绝伦;顺应自然之道,把握胜负之机,运用神圣的权力,展示无穷的智慧。这些都是将军之道。请太师放心,待我一去,必定成功。如果再配上一两位参谋,大事就定了。”

闻太师听了鲁雄的话,心里颇为赞赏:“虽然鲁雄年岁已高,但他确实有将才,而且忠心耿耿。想要选一位参军,必须是能够洞察形势、明辨是非的。费仲和尤浑是不错的选择。”他立刻下令召见费仲和尤浑。

费仲和尤浑来到殿前,对太师行了礼。太师对他们说:“现在张桂芳失了先机,风林牺牲了,鲁雄将出征,还缺两位参军。我打算让你们两位大夫参谋军务,共同征讨西岐。一旦成功回师,功劳将非常巨大。”

费仲和尤浑听了,心里一紧:“太师,我们的职责在于文事,对军事不太熟悉,恐怕会误事。”太师回应道:“你们俩能随机应变,理解时局的变化,可以参谋军务,助鲁将军一臂之力。现在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大家都应为国家出力,哪能互相推诿?”

说罢,太师让人取来参军的印章。费仲和尤浑知道无法拒绝,只好接受了这个重任。在簪花递酒的仪式后,太师授予他们铜符,命令他们率领五万士兵协助张桂芳。

随着选定了吉日,鲁雄举行了隆重的出征仪式,祭祀宝纛旗,举行了牺牲仪式,杀牛宰马以示庄重。在辞别了闻太师之后,随着炮声响起,鲁雄带领军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此时正值夏末秋初,天气酷热难耐。士兵们身披铁甲,只穿单衣,行军极为艰难。马军的马匹汗流浃背,步兵每个人都气喘吁吁。这场景充分显示了军队的艰辛和将士们的不易,他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顾一切地投入到这场战争中去。

鲁雄带领的军队穿过五关,沿途前行。在途中,一位侦察兵急匆匆地报告说:“张总兵因失误已阵亡,他的首级和军令旗被悬挂在西岐东门,需要军中高层决定接下来的行动。”鲁雄听到这个消息,震惊不已:“桂芳已经牺牲,我们的军队没有继续前行的必要了,先安营再说。”随后询问前方是什么地方,得知是西岐山,便下令在茂密的森林中安营,并命令军政司紧急向闻太师汇报情况。

而在另一边,子牙在斩杀了张桂芳后,得知李姓兄弟三人都已到达西岐。有一天,子牙在相府接到报告,说有一支军队在西岐山扎营。他已经知晓了具体情况。前几天,清福神报告封神台已经建成,封神榜也挂好了,正准备举行祭台仪式。子牙下令:“派南宫适和武吉率领五千士兵前往岐山安营,封锁路口,防止敌军通过。”两位将领领命出发,一路上炮声隆隆。

到了岐山,他们看到了鲁雄军队的营地。南宫适下令安营。由于天气酷热,士兵们难以忍受高温,不得不在空中搭起火伞遮阳。武吉对南宫适说:“师傅命我们出城安营在这里,但这里缺乏遮荫,让士兵们极为煎熬,怕是会引起士兵们的不满。”一夜过去了。

第二天,辛甲来到营地,传达丞相的命令:“调动人马上岐山顶部安营。”听到这个命令,南宫造和武吉都非常惊讶:“现在这么热,还要上山,这不是找死吗?”辛甲回答:“军令如山,不得不遵。”于是两位将领带着士兵们艰难地上山。士兵们在酷热中艰难行军,张口喘息,痛苦不堪。做饭取水也非常不便,士兵们都有怨言,但这里不再赘述。

与此同时,鲁雄的军队驻扎在茂密森林的深处。看到有人在岐山上安营,纣兵都笑了:“这么热的天气,在山上安营,不用三天,不战自败!”鲁雄等待着援军来交战。

到了第二天,子牙亲自带领三千士兵出城,朝西岐方向进发。南宫造和武吉下山迎接,与子牙的军队合流后,共八千人马在山上安营。他们在山顶搭起了帐篷,子牙坐镇其中。

子牙坐在帐篷里,冷静地下达命令给武吉:“在营地后面筑一个高三尺的土台,快去建!”武吉领命去施工。同时,西岐的辛免忙着将车辆和许多装饰物送到子牙那里。子牙命令将这些物品搬入营地,并随手散发给士兵们。士兵们看到这些东西,都愣住了一阵。子牙一个接一个地分发,每人一个棉袄和一个斗笠。士兵们笑着说:“我们这么穿,死得更快了!”

到了晚上,武吉回来报告说土台已经建好。子牙登上土台,披散着头发,手持宝剑,面向东昆仑拜祭,布下星辰阵图,施展玄妙的法术,念动灵咒,撒下符水。只见子牙施法之时,瞬间狂风大作,树木在风中摇曳,灰尘滚滚,雾气迷蒙了整个世界。天仿佛要崩塌,地仿佛要裂开,海水沸腾,山崩地裂,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好像铜鼓在震荡,士兵们几乎睁不开眼睛。突然,金风消散,不见了踪影,三军士兵借此机会,轻松下注赌输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