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渭水文王聘子牙2(2 / 3)

加入书签

文王听到这首歌,更加坚信磻溪中的那位老叟确有不凡之处,心中对能见到这位老叟充满了期待。

文王听到这首歌,感叹道:“真是奇怪,这里一定隐藏着大贤。”散宜生在马上观察那挑柴的人,觉得他看起来像是犯人武吉。他对文王说:“主公,刚才唱歌的那个人看起来很像是打死王相的武吉。”文王回应道:“大夫,你误会了。武吉已经死在万丈深潭之中,我之前已经通过占卜得知,怎么可能武吉还在世上?”但散宜生确信不疑,便命辛免去确认。

辛免骑马前去,武吉看到文王的车驾临近,无法回避,便放下担子,跪在地上。辛免一看,确认那人确实是武吉。于是他返回向文王报告:“果然是武吉。”

文王听到这个回答,脸色变得非常严肃,对武吉大声喝斥道:“匹夫,你怎敢如此欺骗本王!”然后他转向散宜生说:“大夫,这种狡猾逆民必须严加审问。他杀人后逃脱,这罪行与直接杀人无异。如果不是说武吉逃脱了,那么先天数就存在错误,那我们传承的占卜之法岂不是要被质疑了?”

武吉在地上泣拜,回答道:“臣是一个守法奉公的平民,不敢有悖逆之心。只是因为不小心伤了人命,后来向磻溪的老叟姜子牙求救。他叫我回家挖一个坑,在里面睡觉,用草覆盖身体,头前和脚后各点一盏灯,然后在草上撒一把米,睡到天明,以后只管打柴,再也不会有事。千岁爷,就连蝼蚁都贪图生命,怎么可能有人不珍惜自己的性命呢?”

文王听了武吉的解释,心中充满了疑惑,对这位姜子牙和他的非凡之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散宜生听到武吉的话后,立即向文王表示祝贺:“恭喜大王!武吉提到的这位道号飞熊的人,正好符合灵台的预兆。昔日商高宗梦见飞熊,得到了傅说的辅佐,今日大王梦见飞熊,应当是预示着得到姜子牙的帮助。大王今天出来寻找贤人,正是时候。建议大王赦免武吉的罪行,命令他前往林中,请那位贤人前来相见。”

武吉跪拜之后,立即飞奔向森林去寻找姜子牙。至于文王和他的随从,他们到达林边时,为了不惊扰贤人,文王在离林子数箭之地下马,和散宜生一起步行进入森林。

武吉带着一颗焦急的心走进了森林,却没有找到他的师父姜子牙,心中不禁感到慌张。这时,文王和散宜生也进入了林中。散宜生问道:“贤士在吗?”武吉回答说:“刚才还在这里,现在不见了。”文王问道:“贤士有没有别的住处?”武吉说:“前面有一个草舍。”

武吉带领文王来到草舍门前。文王轻轻抚摸着门,小心翼翼,仿佛怕打扰到什么。这时,里面走出来一个小童开门。文王微笑着问:“老师在吗?”小童回答:“老师不在了,跟一位道友去闲逛了。”文王又问:“什么时候回来?”小童回答说:“不确定,可能很快回来,也可能一两天或三五天。老师行踪不定,随遇而安,遇到山水就停留,遇到道友就交谈探讨玄学,所以没有固定的时间。”

散宜生在旁边说:“臣认为,求贤聘贤之事,礼必须虔诚。我们今天来的方式可能不够诚恳,所以贤人选择远避。古代神农拜访常桑,轩辕拜访老彭,黄帝拜访风后,汤拜访伊尹,都必须先进行沐浴斋戒,择吉日迎聘,这才是敬贤的礼仪。建议主公暂时回宫,准备好再来。”

文王表示赞同散宜生的建议,便命令武吉跟随他一起返回宫中。

文王站在溪边,看着这片幽静的景色,心中充满了感慨。他作了一首诗:

宰割山河布远猷,大贤抱负可同谋。

此来不见垂竿叟,天下人愁几日休。

完成这首诗后,文王又看到了绿柳之下的一块坐石,水面上飘着鱼竿,但姜子牙不见了,他的心中不禁感到失落。于是他又作了一首诗:

求贤远出到溪头,不见贤人止见钩。

一竹青丝垂绿柳,满江红日水空流。

这两首诗表达了文王对于未能见到姜子牙的遗憾,以及对于寻找贤人的渴望和对时局的忧虑。他在美丽而宁静的溪边,感受到了一种深切的孤独和对未来的思考。

散宜生听了南宫适的话,急忙强烈反对,他认为这件事情不能这么简单处理。他说道:“将军,此事不能这么轻率处理!如今天下动荡,四方不宁,许多贤人君子都隐居在深山幽谷之中,不为世人所知。我们所求的贤者,若真是姜子牙这样的隐士,怎能用寻常的方式请他出山?”

散宜生的话让文王思虑再三。他知道这个时期需要像姜子牙这样的贤才来安定天下,于是他决定采纳散宜生的建议。文王说:“大夫所言甚是,吾等确应以至诚之心,恭敬之态去迎请大贤,不可轻率行事。”

于是文王下令百官斋戒三日,准备以最崇高的礼节去迎请姜子牙。南宫适虽有所保留,但也不敢违抗文王的命令,只得服从。

文王和他的大臣们知道,能否请到姜子牙出山,对于天下的安定和民族的兴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他们以最诚挚的心,准备迎接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