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纪仁泰拜师学艺(1 / 8)

加入书签

1951年6月纪仁泰出生在万明路仁民医院,母亲在医院里住了6天,带着他坐三轮车回家。这家医院最早是由杨浩如创办养浩庐中医院,大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外城官医院与它合并,民国初期更名为仁民医院。1927年内城官医院合并到这里,以后几次改名,现在叫宣武中医院。过去老房子早已拆除,历史遗迹荡然无存。万明路附近清末原为加工皮革和染房集中地区,有不少死水坑。100多年前民国初期政府在这里招商建起新市区,相当于今天CBD。填平水坑开辟14条马路:万明路,香厂路,保吉路,华严路,仁民路,永安路,阡儿路,虎坊路,大川路,板章路,华仁路,香仁路,仁寿路,留学路(原名牛血胡同)。百年之后当年建起那些楼房多数已经拆除,路名也改了不少,少数保留下来老建筑都称得上文物了。母亲休完产假就把纪仁泰交给奶奶照看,奶奶说那时候市场上还没有婴幼儿服装出售,因为多数人都买不起。他出生前母亲和奶奶用自家缝纫机做出一批小衣服,没想到做的太大,他一出生没那么大个子,小衣服凑合穿,到100天时大小就合适了。

3岁搬家之前那些事情,留在记忆之中的很少。只模糊记得出门不远就是菜地,春天农民播种,夏天用细竹竿给黄瓜搭架子,秋天收获大白菜。和邻居农民家孩子一起玩耍,搬家后那几个小伙伴再也没见过。还有工人们修路,烧煤的蒸汽压路机,大概就是修今天广安门内大街和白广路。奶奶用小竹车推着他去过法源寺、牛街清真寺,还推着他去牛街买牛羊肉,后来奶奶说那是聚宝源。为什么进清真寺?奶奶说只是在开斋节好奇进去看一眼。那时候还没有今天这种童车,小竹车也就是用竹子制造有四个轮子儿童车有两种。一种是用完整竹竿,车把用粗一点竹竿。另一种是用把粗竹竿劈成竹片做成,纪家小竹车就属于这种。以后弟弟仁忠,妹妹仁雪也用过这辆车。下乡回来后去牛街,发现聚宝源在路东门面很小。1972年10.1去店里买牛肉,售货员问:“您家住在这附近吗?”“小时候奶奶带我来你们店里买肉,后来我家房子被政府拆了盖楼我家搬走。我是下乡5年刚回来,印象中我家原来在白广路那边。”如今牛街展宽聚宝源搬到路西,门面扩大还增加了熟食,过去那个平房小店早已拆除。

搬家后有了弟弟仁忠,纪仁泰开始上幼儿园。幼儿园距离较远每星期回家一次,由父母或者爷爷接送,坐公共汽车回家(那时候还没有公交车这个词)。那是一个大门宽敞有三进院子四合院,后来弟弟仁忠也上过这个幼儿园。父亲说这是解放后由一座规模不大寺院改成政府机关幼儿园,大门是把原来山门拆除后新建。原来那个山门当中门洞太小进出不方便,解放后拆除改成一个大铁门,据说拆出来那些砖拿去修理胡同里旧房子用了。1980年以后幼儿园平房被拆除,盖起楼房成为单位宿舍。家里保留老照片里,有纪仁泰和母亲在幼儿园门前,还有班里小朋友和蒋老师在院子里合影。妹妹仁雪上的是另一个规模小一点幼儿园,日托每天回家。有位当时孩子们叫他焦大爷中年人,每天早晚骑三轮车来接送小朋友。三轮车后面是一个木头车厢,刷着白色和浅蓝色油漆,后面有一个门让小朋友上下。早晨父母忙着早走去上班,爷爷奶奶带着妹妹到门口等三轮车。晚上奶奶做饭收拾爷爷去门口接,有时候爷爷出去晚了,焦大爷会在门口喊一声。现在那个幼儿园把平房拆除盖起三层楼,外墙上画着花朵和小动物依然存在。奶奶在家里会教孙辈人一些老歌谣:护城河儿直,护城河儿弯,护城河为我家宝贝保家园。城墙儿长,城墙儿宽,固若金汤的城楼永平安。一钻家两钻家,打花鼓呀打几下,放花达呀水牛椅,三小三小进来吧。卖锁呀卖锁,什么锁呀黄连锁。什么开呀钥匙开,开开一个了呀,卖锁呀卖锁。

幼儿园班里那些小朋友名字基本全忘了,只记住一个女孩子叫苏林芳,但再也没见过。还有一个宫圹殷在小学一个年级不是一个班,他爸是政府机关德语翻译,两个人一直都有来往关系不错。幼儿园当中房子比其他房子高大,上小班和中班时都在两边房子里,上大班时在第二进院子大房子里。大房子当中有一堵墙把里面分成两个班,院子里有几棵大树,秋天树上会掉下来松果和白果。幼儿园定期请一位叫寇医生的人来给小朋友检查身体看病,寇医生让老师们把树上落下白果收集起来,放在给晚上尿床孩子开的中药汤药里。有几次老师带着小朋友们从大门里出来,到不远处一家医院打针,男孩子们互相比赛,看谁打针时不哭。后来盖楼房时因为还没有禁止砍伐古树规定,那几棵古松和银杏树都被砍伐,新楼建成后宫圹殷家搬进去住分了一个三居室。那个小医院已经搬走房子还在,原为一个道观门前挂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牌子,单位占用办公用。天气好时小朋友们经常在院子里玩耍,集体做游戏:丢手绢,找朋友。有一位老师会拉手风琴,小朋友们学唱歌时候由她伴奏,后来母亲说那位老师姓华。

幼儿园要学歌谣,学唱歌,学舞蹈,学折纸迭小船和小人儿,上大班时回到家里爷爷和母亲教他识字。纪仁泰被老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