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成功合并徐家书院(1 / 2)
“好诗,好诗啊!”
徐加昌的赞叹声回荡在主厅之中,让众人回过神来。
他的眼中闪烁着欣赏与认可,显然被邓华的才华所折服。
李文远三人也纷纷向邓华拱手行礼,表示心悦诚服。
邓华则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回礼道:
“三位才子过奖了,小生只是侥幸得胜而已。”
徐加昌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他原本安排李文远三人试探邓华的才华,如今看来,这实在是多此一举。
邓华的才华与谦逊,已经让他彻底折服。
他甚至觉得,自己原本打算与邓华切磋的想法也显得多余了。
徐加昌转向陆启文,微微笑恭喜道:
“陆老弟,你真是慧眼识珠啊,能找到如此年轻且才华横溢的学生。”
但心里却想着:
我徐家书院若能早点发现邓华,今后在合并后的书院中地位定然最为显赫。
陆启文刚从邓华的诗句中回过神来,他感觉自己像是在做梦一般。
邓华就像是文曲星下凡,横空出世,接连创作出如此惊世之作。
他笑着回应徐加昌的话:
“呵呵,是啊,邓华的才华确实令我也吃惊啊。”
郑开泰见时机成熟,接过话茬说道:
“徐老,既然您对邓华的才华如此认可,那对于三大书院的合并事宜,您应该没有异议了吧?”
他希望能够趁热打铁,将合并事宜敲定下来。
徐加昌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那是自然。有邓华这样的才子在,我对合并后的书院充满了期待啊,呵呵。”
随后,郑开泰便与徐家书院的管事开始详细商讨合并事宜的细节。
因为没有了合并事宜牵扯,主厅慢慢都被徐家书院的学生们占据,他们也想一睹邓华的真容。
徐加昌看氛围不错便想邀请邓华就《春望》一诗发表自己的见解。
邓华自然不会拒绝,毕竟他自己也非常喜欢杜甫的《春望》,也研究过。
在众人的期待中,邓华缓缓走上前,他的声音平和而富有穿透力,仿佛能触及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春望》不仅仅是我对春天的眺望,更是我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度感悟。”
“站在春的起点,我仿佛看到了生命的整个历程——从初生的嫩绿到盛夏的繁茂,从秋天的收获到冬日的沉寂。”
“这其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变数与挑战,但也都蕴含着无尽的希望与可能。”
他微微一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徐家书院的学生,继续说道:
“人生亦是如此。我们每个人都是生命的旅人,在这条充满未知的路上,我们或许会遭遇困难,或许会迷失方向,但只要我们保持对生命的热爱,对世界的好奇,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诗中‘国破山河在’一句,是我对家国情怀的寄托,也是对人生坚守的象征。”
“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内心的信念与原则都应该像山河一样坚定不移。”
“而‘城春草木深’则是对生命活力的赞美,无论我们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应该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与追求。”
邓华的话语仿佛打开了一扇窗,让在场的学生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
徐家书院的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他们被邓华的话语深深吸引,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可能走上的道路。
徐加昌和陆启文看着邓华,心中满是欣慰。
邓华今晚的演讲不仅赢得了学生们的掌声与尊敬,更在无形中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这样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他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邓华定能成为合并书院的一面旗帜。
让徐家书院的上上下下都会受益匪浅。
另一边,合并徐家书院的各项事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经过一上午的详细商讨,郑开泰已经与徐家书院的管事先生们就合并的大致框架达成了一致。
虽然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在合并后进一步商议,但整体来说,进展非常顺利。
这得益于双方的开诚布公和共同努力。
午后的阳光洒在徐家书院的古朴建筑上,显得格外宁静而祥和。
徐加昌热情地邀请了邓华和陆启文共进午餐。
在愉快的氛围中,他们一边品尝着美味的佳肴,一边畅谈着文学与人生的诸多话题。
饭后,邓华和陆启文便告辞了徐加昌,踏上了返回西城书院的旅程。
而郑开泰则没有停歇,他直接前往了此次合并的最后一站——景阳的公办书院。
这个书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