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章倒霉蛋(1 / 2)

加入书签

“我想起来了,原来是小兄弟你呀!我当时就说嘛,苏老板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就是没想到跟苏老板再次见面,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让二位见笑了......”

经过苏启哲的提示,吴达仁总算是想起来两人确实有过一面之缘。

要么说,有的时候这个世界是真的小。

这会,苏启哲不得不承认,当时吴达仁说的那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确实是,多个朋友多条路!

你看,现在吴达仁不是用上了嘛!

“苏老板是第一次来,我领你参观一下我们禄丰食品厂......”时间就是金钱,吴达仁热情地拉着苏启哲参观起来。

禄丰食品厂没多大,占地也就1050平米左右,都不到2亩地大。

厂里除了一栋2层的厂房兼仓库,就只剩下一间厕所和一个小食堂了。

厂里,居然连员工宿舍都没有。

苏启哲问出了自己的疑问。

吴达仁介绍起来,有那么一点尴尬。

他这厂子高峰时期,有20多名员工。

这些员工里头,有大半是他们家的各种亲戚。

比如:吴达仁自己除了是老板,还是厂里的销售。

他老婆,同时兼着出纳和采购的活。

他儿子也不赖,即是糕点师,也是送货司机。

门卫是他三叔公,食堂掌勺大厨是他二叔两夫妇......

说是家族企业都抬举了,这就是一个亲戚朋友拼凑的中型食品作坊。

用吴达仁自己的话来说,他也知道把这些亲戚一股脑塞进厂里不是个事。

可当年建厂的时候,这些亲戚都借了钱给他。

现在人家来他这谋个活计,他也不好拒绝。

否则,就里外不是人了。

由于经营不善,禄丰食品厂上个月就停产了。

厂子里,就剩下吴达仁跟他妻子在看着。

为了给一帮子亲戚发遣散费,吴达仁可是把厂里的主要机械设备都给处理了。

现在,厂里值钱点的物件也就地皮和这栋两层的建筑了。

吴达仁的想法很简单:等把厂子给卖了,再把欠的债还上,他还能剩下点本钱。

到时候,无论是另谋出路,还是租个铺面继续干祖传的手艺都行。

厂子这么小,也没啥可看的。

大致逛了一圈,苏启哲和张鹤年随吴达仁来到办公室细聊。

苏启哲习惯直来直去,开门见山道:“吴老板,我有两个问题需要询问一下你,希望你能如实告知一下。”

吴达仁道:“苏老板请说,我一定如实相告。”

苏启哲问道:“第一个问题,我很好奇你前几个月还有闲钱去炒股,厂子怎么会这么快就经营不下去了呢?是否,还有什么隐情?”

吴达仁神色暗淡道:“这事说来话长了,二位要是不嫌我唠叨,就听我多说几句......”

见苏启哲愿意听,吴达仁打开了话匣子。

吴达仁家里面,祖上三代都是做糕点的。

传到他这一代,除了留下一家口碑不错的禄丰糕点铺,还有就是制作各种糕点的老手艺。

吴达仁自豪地声称,他能制作近70种各式糕点。

在这一行,也算是有点名气的老师傅了。

这不,赶上80年代改革开放的热潮。

那时候,似乎做什么生意都能挣钱。

看着周围的人都挣了大钱,吴达仁也不甘心继续守着这点祖传的“小本生意”。

于是,他卖了店铺,又借了些钱,开了现在这家禄丰食品厂。

早几年,禄丰食品厂的生意确实不错。

产品远销周边好几个地市,吴达仁也挣了不少钱。

可这几年,随着进入这一行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特别是西式糕点的工业化生产,本土糕点生意也越发难做了。

这期间,吴达仁不是没有转变过思路。

基本上,市面上流行什么产品,他们厂就跟风生产什么。

可惜,像他这种小厂根本没法跟人家大厂竞争。

现在的市场,竞争环境早就变了花样,人家都是靠广告宣传取胜。

电视上打一圈广告,经销商就自己上门来拉货,人家可不稀罕你这种小作坊的产品。

实际上,禄丰食品厂从去年开始就有点举步维艰了。

今年上半年,吴达仁拿出自己东拼西凑的30万,本来打算购入一条方便面生产线搞转型的。

结果,经不住小舅子的忽悠,把钱投入了股市。

“其实,也算不上是被我小舅子骗吧!当时决定转型生产方便面的时候,我自己心里也没有底,只能算是背水一搏的尝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