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章 转危为机(1 / 3)

加入书签

这两天,乡干部都下到桃花乡到302省道公路过境的村,勘察公路改造占用土地情况。通过勘察,所有占用土地中,16%是耕地,14%是林地;占用的林地中,63%是原始森林,20%是村集体林地,17%林地是分到农户的。涉及补偿的是16%耕地和分到户的林地。占用耕地和林地需要补偿的农户53户。通过做工作,有51户通情达理,认为公路改造是造福大家,要积极支持,同意按照国家政策补偿,没有其他要求。只有两户提出补偿要高于政策补偿标准,一户是水塘村的,一户是竹林村的,两个村的支书、主任和乡党委委员多次上门做工作无效,可以说油盐不进,杨兴富一气之下,叫派出所把人抓到乡里关起来。

刘敏把此事报告了张进强,张进强觉得这样做不对,找来老舒问情况。

老舒说是杨兴富指示乡派出所抓的人,我是点了头的。从政策上讲,这样做是不妥,但是,农村人和城里人不一样,有些人就是不讲道理,是典型的刺头,你给他做思想工作,他听不进去,白费劲,遇到这种情况只能采取措施。例如,有些农户不执行计划生育政策,非要多生一个孩子,工作做了不少,就是不听,遇到这种情况,只能抓人,该拆房就拆房,该拉牛就拉牛。

张进强告诉老舒,这样抓人是违法,你作为乡党委书记,是把握全乡的方向的,什么是方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就是方向。你告诉我,哪一条政策或法律允许你们这样做。

老舒支支吾吾说不上来。

张进强接着说,不能因为我们过去是这样做的,现在就应该这样做。我们应该不断地回头审视过去的做法,对的,要继承,不对的,要摒弃。你给杨乡长讲,让他先把人放了,就说是我的意见。

老舒觉得张进强讲得有道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一定管用。他作为县委副书记,他的话,自己不能讨价还价,只有执行的份。他去找杨兴富。

刘敏来告诉张进强,派出所已经把两人放了。那两人出来后说,我以为你们要把我送进监狱里去,怎么把我放了等气话,把老舒和杨兴富气得脸色发青。

张进强查了公路改造协调包村乡干部登记表,水塘村由石国清副乡长负责,竹林村是由妇联主任陶红负责。张进强叫刘敏把他们俩通知过来。

没一会工夫,石国清和陶红都来到强进的办公室。张进强请他们坐下,让刘敏给他们每人泡了一杯茶。

张进强让他们分别把承包村中,要求公路改造占地补偿标准高于政策标准农户的情况讲一下。

石国清说,水塘村要求占地补偿高于政策标准的叫韦大虎。开始是他们村的支书刘汉去给他做工作,说公路改造要占用他的0.7亩水田,希望他积极配合公路改造,占地将按照政策规定标准补偿他。他不同意,他要按照五万元一亩的补偿他。村主任去做他的工作也不松口。后来我带着村支书和主任一起去做他的工作,他还是不答应。我们走的时候,他说了一句“村里比我家条件好的都列为贫困户,为什么我家就列不上。”我回来后向杨兴富汇报了情况,杨兴富叫派出所的人把他抓起来了。

陶红说,竹林村要求占地补偿高于政策标准的叫田龙。开始,由他们村的支书和主任做他的工作,告诉他公路改造要占用他家一亩地,希望他积极配合公路改造,占地将按照政策规定标准补偿他。他不同意,他要求按照五万元一亩补偿他。后来我带着村支书一起去做他的工作,他始终没有答应。我向杨汇报了此情况,杨兴富叫派出所的人把他也抓起来了。

张进强问这两家的情况你们了解过吗?石国清和陶红都说没有专门去了解,所以,这两家的情况不清楚。

张进强看表,正是下午四点二十分。明天上午八点半,我、刘乡长、石乡长、陶主任一起去水塘村和竹林村,去韦大虎和石龙家看看。

水塘村坐落在峡谷中,依山而建,寨门前有三棵古柏树,古柏前是一片层次分明的水田。五十余栋木房背靠大山,沿山脚的弧形而建,房屋新少旧多,有的房子像撑着拐杖,老态龙钟的老人。

刘支书已经在村口等候。石国清做了介绍,说明要去韦大虎家看看。张进强让刘支书把韦大虎家的情况介绍一下。

韦大虎今年三十五岁,水族,小学文化程度,由于家里条件不好,一直娶不上媳妇。家里只有一位母亲,由于严重的风湿病,手指变形,双脚行走困难,长期卧床,小病不断,使韦大虎家里内外都要管,无法外出打工挣钱。

张进强来到韦大虎家,他家的房屋就像撑着拐杖,体力枯竭的老人。韦大虎正在家里做饭,见来人了,找来两条长凳,让大家坐。他始终没有说一句话,给人的感觉有点愣。

家里共两间房子,客厅兼厨房,吊着的煮饭锅下火苗往上蹿。角落处是用两条长凳支起的木板床,床上垫的是稻草,上面铺一张有补丁红白方块相间的床单。房屋墙板多处腐烂,用一条条竹条钉上的。虽然只有两间房子,显得空荡荡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