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一番争辩(1 / 2)
陈默虽然也看不惯那些世家门阀的做派,可是通过这两天对于世家子弟们的接触,他却不得不承认一点。
这些世家子弟的确要比他所想象的更加优秀。
因为他们的出身,让他们不必和寻常百姓家的孩子那样为了生计早早的奔波。
因为他们的家境,让他们不必和寻常百姓家的孩子那样为了生活而锱铢必较。
也正是因为在这种优渥的生活条件下,所以他们的礼数要远强于那些寻常百姓家的孩子。
早在入学之前,他们中的很多人便已经经受过了私塾教育。
这让陈默对他们的启蒙教育变得尤为简单。
而这其中当属太孙朱瞻基最为优秀。
朱瞻基如今虽然年仅五岁,但却已经写得一手好字。
陈默撰写的弟子规,朱瞻基现在已经能够背诵前半部分。
弟子规的篇幅虽然不长,可半部弟子规同样有着千余字。
今天下午,朱瞻基一直和他在一起学习。
吃过午饭后朱瞻基虽然已经显露疲态,昏昏欲睡,但却一直不肯睡去,反而是一直缠着陈默学习。
小小年纪能够拥有这样的自控力,这让两世为人的陈默都不由得为之动容。
在他的眼里,朱瞻基就像是一块干涸的土壤,而他就是朱瞻基梦寐以求的一场甘霖。
二者的相遇不仅充盈了朱瞻基的生活,同时也让朱瞻基对知识的渴求变得愈发膨胀。
假以时日,朱瞻基的作为必将远超同龄人。
如果他能够帮助朱瞻基逆天改命,让其寿命变得更加长远,那他的功绩将会远超他的父辈!
正是因为有了这番接触,有了这番体悟。
所以陈默才会对这群靖难遗孤如此重视。
当然了,他之所以会选择力保这群靖难遗孤,也不止是因为这群靖难遗孤对大明的潜在价值,同时也因为他对陈凤燕的那个承诺。
而在听完了陈默的这番解答后,朱棣的脸色变得更加阴沉。
他并不是在因为陈默的这番回答而动怒,而是感觉陈默的这番话的确有些道理。
大明朝现在的情况他很了解。
之前他就藩顺天的时候,那里甚至还是一片不毛之地。
虽然如今那里已经被建设起来,并且已经成为了他的大本营。
但是百姓的识字率仍然极低,这也同样是困扰他的一大问题!
陈默这番话说的的确没错,如果真的能够留下这批靖难遗孤,并让他们为朝廷所用,那大明朝的确会因此出现极大的改观。
只可惜陈默的这个想法终究还是太过简单,朝廷和这群靖难遗孤之间始终存在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想到此处,朱棣摇了摇头:“陈子秋,你之前递上的折子,朕已经完整翻阅过了。”
“不得不承认,你的性格尿泡和你老师一样耿直,但你们所做的一切却全都是为了大明,而这也是朕留下你的原因!”
“你的那封奏折里陈述了赦免靖难遗孤的一系列好处,而朕也的确赞同你的想法,可是这件事情确实很难推进的。”
“锦衣卫前两天刚在五里铺抓获了一批靖难遗孤,这批靖难遗孤共有近百人,其中一半在被锦衣卫发现的时候便选择了服毒自杀,剩余的人则因来不及服药而被活捉,你知道这个群人的总数有多少?”
“幸存者共计四十八人,由北镇抚司出面逮捕,现在全都被关押在诏狱之中,而您也已经批复命令,准备近期将这四十八全部问斩!”
陈默如数家珍,直接回答上了朱棣的问题。
而在听完了陈默的这番回答后,朱棣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你怎么会对这件事情了解的这么清楚,难道你和锦衣卫之间还有什么瓜葛吗?”
“陛下言重了,草民和锦衣卫之间并无任何瓜葛,如果说有瓜葛,那我们之间也只有私怨,没有关联。”
“我之所以会对这件事情这么了解,是因为陛下之前曾命令我组建东厂,并在我的家中派遣了两名小太监。”
“组建东厂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制衡锦衣卫,既然如此,那我自然是要先从锦衣卫的身上下手,这样才能达到锤炼这两名小太监新性的目的。”
“我前两天给了他们两人一笔银子,并让他们借这笔钱去探听锦衣卫内部的消息,小德子性格驽钝,虽然也打探到了一些消息,但是却并不明确。”
“不过与他同行的小顺子倒是一个人才,他用这笔银子收买了一个锦衣卫中的高管,并从对方的手中探听到了这些内幕,草民也正是通过小顺子之口才得知了锦衣卫近期还有如此大的行动!”
闻听此言,朱棣微微眯起眼睛。
再看向陈默的眼神,也多出了几分忌惮。
他原以为陈默就只是一个和方孝孺那样性格耿直的书呆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