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章 送军迎战(2 / 3)
极快。
三日时间里,文武协力做足准备,尤其是军机处和户部忙的鞋底都薄了几分。
户部尚书陈园礼在老师的亲自督促下,勒紧裤腰带硬是又凑出了不少粮草,交由四万禁军带着北上。
今冬的情况与往年大不相同,被冻饿折磨的失去理智的北鹘人,但凡还有一口气在都不会放弃对靖远的骚扰,全体将士都要做好持久鏖战的准备。
孟娴与崔折澜并肩站在城头,目送着大军远去,李元芑站在二人前面半个身位的地方同样目送着,看不清楚神色。
“殿下,回吧。”崔折澜劝道,“我们已做好一切能做的,接下来就看将士们的了。”
近来实在过于忙碌,除了调派禁军整肃军备之外,施粥济民之事也没落下。
此外,孟娴还挑选了三位十岁左右的宗室子弟接入府中教养,由前内侍总管苏方照料生活,教习礼仪,余守中每日过府教学功课。
三人俱是出身于门风良好、远离权势争端的清贵宗室之家,其中靖王之孙年仅九岁,已然熟读四书五经,能骑着小马开弓射箭了,性情亦是十分谦和有礼,短短时日得了余守中几度夸赞。
靖王年事已高,是先帝的叔父,年轻时为兄长征战沙场立下不世战功,战胜归来却拂衣而去,甘心退出朝堂做个闲散王爷。
靖王妃早逝,唯一的儿子也因为战事而落下残疾,每日在家安心教子种花,端的是与世无争。
这三位宗室子的家中都已招呼好,自愿将孩子送过来,无论结果如何都不干涉。
在他们眼中,能得公主青眼,受右相教导已是难得的机遇,便是最终未被选上,也不过是回家来继承王位罢了。
即便身处朝堂之外,这些宗室也有所耳闻,新皇性情暴戾不得人心,朝堂全靠公主与两位丞相支撑。
尤其是左相崔折澜与安娴公主年纪尚轻,又一心为民,几十年内都能保得大召朝堂稳固,江山无虞。
江山稳固,这些宗室的富贵也就稳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是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御书房里,宫人脚步轻缓,一盏盏灯火燃起,火光透过香云纱的灯罩柔和的洒在孟娴指尖。
她疲惫地抬起头,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微讶道:“已经这么晚了?”
崔折澜停笔,接道:“是啊,冬日天黑的早。”
近日李元芑称病不出,每日待在寝殿,还叫了谢茹晚去侍疾,听说偶尔也会传唤暗卫,孟娴懒得理他,暗卫无官无职,除了帮他跑跑腿探听消息之外也没什么大用,便一切由之。
她和崔折澜二人每日都处理政事到很晚,川东的和谈很是顺利,拿下这片土地后武将们欢欣鼓舞,扬眉吐气。
而接踵而至的治理问题则是文臣们的主战场,一个个想破了头各出奇策。
好在军机处的设立为文武关系开了个好头,如今朝堂之上的文武群臣不再针锋相对,甚至可以在散朝后好好的说几句话道个别了。
“户部今年压力不小,虽有先帝变法的积累,雪灾和战事对国库的消耗仍旧很大。”
崔折澜拿过一本折子递给孟娴,道:“川蜀之地向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蜀州今后或许会成为另一个湖州。”
孟娴接过折子,只见其上写的是蜀州因连年战事人口锐减,耕地大量荒废,户部提议从湖广移民填充,自愿前往者凡自行开垦的土地都归自家所有,三年之内有三成的税赋优惠。
湖广地区农业发展历史十分久远,人口密集,这也导致了土地兼并严重,大地主占据大量土地,百姓沦为佃农。
若是佃农大量迁移,土地无人租种,地主要么提高佃户待遇,要么出卖土地返还给平民。既能填补蜀州的人口空缺,又能让缓解湖广地区的兼并,简直是一举两得。
“好聪明的法子!”孟娴看得眼前一亮,翻了翻名字,竟是陈园礼,不禁有些惊讶:“陈园礼有几分本事啊。”
这人惯常一副笑面,长袖善舞,即便是文武最为敌对的时候,都能和武将们打好关系。
掐着钱粮不放也不引人厌烦,反让那些桀骜的将军们一个个臊眉耷眼一副对不起他的样子,深深责怪自己拿了钱粮却没打出战果。
孟娴向来知道他有本事,却没想到在政事上也是如此。
“毕竟是余老的关门弟子。”崔折澜称赞道。
孟娴赞同的点头,余守中近来日日过府为三位宗室子授课,她也旁听了几次。
和崔折澜当初惨无人道、统领全科的灌输式授课不同,余守中讲课深入浅出,不爱那些晦涩玄奥的古文,更偏爱实用的策论,每每讲起还会引据历史,结合时事民生,连孟娴都很爱听。
崔折澜听后十分不服,争辩道:“那三个孩子在家时已便读过经史,通晓诗赋。殿下您当初可是四书是哪几本都不知道,如何能等而视之?”
孟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