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一个大卫星(1 / 2)
谢大山又说:“我现在都闹不清楚亩产这么多是真是假。”
“当然是假的。”谢昭昭说道:“群众又不是没种过地。”
“你说是假的,但是科学家说完全可以做到。”
哪个科学家这么傻逼。
谢大山说了一个名字。
前几天,这个全国偶像大科学家,以科学的名义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文章,表示亩产那么多,完全可能。
谢昭昭:......
她听说过他的名字,没想到竟然犯过这种错误,滤镜破碎。
谢昭昭劝谢大山,“科学家说的再好听,咱们也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能盲目相信,他说可能就可能吗,他又不是土地神。”
“不要乱说话,科学家不会搞封建迷信,他说土地能带给人们的粮食产量完全没有碰顶,文章里面还详细讲了,他是怎么计算的,每亩地接受的太阳能是多少,打了折扣后,转化为多少粮食。今天,公社让大学生给每个大队都算了一遍,咱李谢大队亩产还能翻几十倍。”
怪不得她大伯心里动摇,这个年代的农民相信公社,相信科学家,相信国家。
国家怎么会犯错。
谢大力是种田好手,他不敢相信专家会说出这样的话,有些怀疑是不是他们种地技术真不行,“报这么高产量,要是达不到怎么办?”
谢昭昭也追问,“就算咱种地技术,真不行,刚才不是说虚报一点儿就可以吗?”
“产量多了,到时候多征粮怎么办?”江淮也问道。
“大山,收不到粮食,会不会怪你?”
“他们让报的,怎么能怪大山?”
谢家人七嘴八舌围着谢大山,谢大山让他们都闭嘴,“别吵了,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说。”
说事情离不开关键人物,这个人就是公社书记。
“书记今天公然在大会上说:不虚报,就不能鼓足群众干劲;不虚报,就不能促进大跃进的形势;不虚报,就于干部、群众脸上无光。
他说让我们不要吝啬,要给庄稼营养。”
谢大山接着说道,“给庄稼多上肥大家都懂,但是谁也不知道无底线的资源投入到底会不会换来不合理的高产。
咱老百姓都懂深耕肯定能增产,但深耕对增产的作用到底有多大?谁也不能准确的说出来。”
马大宝代入自己的思维,“我就说我亩产千斤是因为我深挖20尺,每亩施肥几万斤,你亩产不行?那一定是你功夫不到位!”
“对,就怕遇见这样情况。简直是恶心竞争。卷,是吧,妈的,大家互相卷,谁也别好过,你一千,我一千一。”谢昭昭点出这么干的后果,“还有,省里的“萝卜”奖励在前面吊着,谁产量高,就给谁。大家一看还有好处,一拍手,干。”
事情就是这样慢慢失去控制。
你一万?那我就深耕密种,亩产两万!
省里:好!拖拉机你开回去!
你两万?屮,老子大队天天给庄稼参汤喝,今年亩产三万!
省里:好!给你额外来辆大解放!
谢大山点头,就是这么回事。
江淮听出不对劲的地方,这么干下去要出问题啊,“爹,粮食产量增加了,要交的公粮肯定跟着长,多出来的粮食也没地方弄去啊。公社有没有说到时候怎么办?”
谢大山道:“红光大队的干部问了,公社说,现在有返销粮政策,多交也没事,统销的部分是定量的,粮食征多了,也没有多余的嘴吃下去,剩余部分还是要返销给咱们,里外里,就是左手倒右手。”
听到返销粮政策,他们都明白了,为啥这些干部这么大胆子,从小卫星,变成亩产万斤的大卫星。
“爹,这个主意好不好?”谢建党就是凑热闹,他听不明白。
“好什么好。庄稼人就得老老实实种地,少弄那些虚头巴脑的。”孙银花警告谢建党。
谢大树担忧地说:“因为省里有返销粮,公社就让你们放大卫星,他们不仅能赚到政治资本,还能出去炫耀。”
“小叔,这样的人,能想出这种点子的人,一般叫做“政策解读专家”。都是一群大聪明,而且大聪明绝对不少。”谢昭昭托着下巴道。
她彻底明白农业放卫星是怎么回事了,但是时代浪潮滚滚向前,她什么也做不了,历史车轮前,无异于螳臂挡车。
她能照顾好自己一亩三分地就不错了。
如果非要在这件事里找点让人舒心的问题,那就自我安慰,放卫星,放的是下次的,不是这次。
公社指导意见,收完这茬粮食,每个大队要成立卫星田,公社要到每个大队检查。
大队要具体登记卫星田管理办法。
公社干部算是彻底把大部分大队干部忽悠住,回去都卖力宣传,社员能有什么想法,既然有返销粮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