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0000000(1 / 2)
综上所述,红豆作为一种珍贵的粮食和药用植物,以其悠久的文化。
搜词条
赤小豆[chì xiǎo dòu]
豆科豇豆属植物
药用价值
利水消肿
解毒排脓
用于黄疸
病虫防治
生态调控
药剂防治
生物杀虫剂
生物农药
生长习性
耐瘠薄
耐涝
耐旱
生育期短
化学成分
儿茶素
表儿茶
槲皮素
百科知识树 · 植物
赤小豆(Vigna umbellata (Thunb.) Ohwi & Ohashi),是豆科豇豆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茎纤细,幼时有黄色长柔毛,老时无毛;托叶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小叶是钻形或卵形的;花是蝶形的黄色花朵,腋生于短的花梗上;荚果线状圆柱形;种子为长椭圆形,通常为暗红色。花期5-8月。[11]赤小豆与相思子二者外形相似,均有“红豆”之别名。[12]赤小豆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目前在中国南部存在野生或栽培,朝鲜、日本、菲律宾及其他东南亚国家亦有栽培。[13]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要求不高,耐瘠薄,粘土、沙土都能生长,道路、山地均可种植都可生长,既耐涝,又耐旱,晚种早熟并且其生育期短。[14]《神农本草经》《蜀本草》《名医别录》载,赤小豆可排痈肿脓血、清热解毒。[15]古代人们认为大人和小孩中风得病,都是由于疫鬼作祟,故有“赤豆打鬼”说话,所以在腊月初八用红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16]人们习惯将赤小豆与许多食材烹饪达到食疗健体的效果,如可以催乳瘦身,[17]可化痰止渴等。[18]
相关视频
查看更多
共5个词条
共6个词条
共11个词条
共31个词条
共8个词条
共7个词条
植物学史
赤小豆与相思子二者外形相似,均有“红豆”之别名。[12]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茎纤细,长达1米或过之,幼时被黄色长柔毛,老时无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盾状着生,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0-15毫米,两端渐尖;小托叶钻形,小叶纸质,卵形或披针形,长10-13厘米,宽(2-)5-7.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或钝,全缘或微3裂,沿两面脉上薄被疏毛,有基出脉3条。总状花序腋生,短,有花2-3朵;苞片披针形;花梗短,着生处有腺体;花黄色,长约1.8厘米,宽约1.2厘米;龙骨瓣右侧具长角状附属体。荚果线状圆柱形,下垂,长6-10厘米,宽约5毫米,无毛,种子6-10颗,长椭圆形,通常暗红色,有时为褐色、黑色或草黄色,直径3-3.5毫米,种脐凹陷。花期5-8月。[2]
植株果实特征呈长圆形而稍扁,长5-8mm,直径3-5mm。表面紫红色,无光泽或微有光泽;一侧有线形突起的种脐,偏向一端,白色,约为全长2/3,中间凹陷成纵沟;另侧有1条不明显的棱脊。质硬,不易破碎。子叶2,乳白色。气微,味微甘。[4]
赤小豆赤小豆种皮表皮为1列栅状细胞,种脐处2列,细胞内含淡红棕色物,光辉带明显。支持细胞1列,呈哑铃状,其下为10列薄壁细胞,内侧细胞呈颓废状。子叶细胞含众多淀粉粒,并含有细小草酸钙方晶和簇晶。种脐部位栅状细胞的外侧有种阜,内侧有管胞岛,椭圆形,细胞壁网状增厚,其两侧为星状组织,细胞呈星芒状,有大型细胞间隙。[4]近种区别
赤小豆与赤豆赤小豆来源有二,功效应用大致相同,赤小豆偏凉,药用力优;赤豆甘平略偏于补,多当食物。二者已混用。[1]赤小豆与相思子唐朝诗人王维有首脍炙人口的咏情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借物抒情表达相思,委婉含蓄,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诗。但王维所说的“红豆”是指豆科植物“相思子”的种子,而中药“红豆”是指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也称“赤小豆”。[1]
相思子豆科植物相思子的种子,俗称“红豆”,辛、苦、平,有大毒,与赤小豆不可混用,以免中毒。[1]赤小豆与木豆木豆是赤小豆的混洧品,至今不少地区仍按赤小豆入药,或以木豆入药。木豆Cajanus cajan(Linn.) Millsp. 为豆科植物,别名赤小豆、树豆、观音豆(福建)、大木豆(广西)、三叶豆(云南)。种子略扁,类圆形,长0.6-0.8cm,宽0.5-0.7cm,新株肥足可大如黄豆,种皮黄褐色至红棕色,种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