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9章 赵威伯楫脯款友钟离权灯引逢师(1 / 4)

加入书签

后入句曲华阳大内为保命丞,初平间,在王屋得此四人为徒。

今见戴孟,因出河图示之,内有云:“吴楚多有得见太平者。”

乃语诸弟子曰:“此语不虚,此验不久。吾将避入此地矣。”

设山肴数色,共酌兰浆。

豪谈既久,叔期素善啸,酒酣鼓掌啸歌,声若冲飙之搏击长林,众鸟群鸣天际。

须臾,归云四集,零雨其濛。

相聚数日,孟别去不复归朝,南游中岳,后得师李先生,受步七元之法,道德弥高。

叔期欲南行,因改名昞,以神丹之方传与四徒。

欲践实地行去,买舟乘之,舟人不许,乃张盖坐舟中,长啸呼风,乱流而渡,舟人始惊服。

游至东阳,遇张巨君,过舟叙谈。

为乏酒肴具供,遂与舟子借楫,解囊取瓢,便酌河水为酒,削木楫为脯,招舟子共享,三人皆得醉饱。

少顷视之,楫则犹是也。

昞担囊就陆,别去。至长江渡头,求船不得,布席于水,如驾帆焉。

须臾登南岸,择居赤山。

其时深秋木落,风劲草枯。见此萧条风景,叹曰:“吾闻春色先归江南,今小春天气,一阳将回,守不能先时而至耶?”

对枯树咒之,即生花蕊,满山仙李碧桃,白梅红杏,烂熳如艳阳时候。

附近多强人、猛兽,昞以气禁法治之,禁人人不能起,禁虎则伏地低头,咸如絷缚者。

于是一方敬服之。

毛、刘、谢、张同在王屋三十余年,得受丹方,共修逾年。

丹成,伯道先服即死,道恭服之亦死,稚坚、兆期不敢再服,弃药而归。

未出山,忽见伯道、道恭各乘白鹿在山头,有众仙童执节侍从。

二人悲愕悔谢,伯道不顾而起,道恭授以服茯苓方。

谢、张闻魏伯阳有周、冯二徒,始因信道不真,其后研究《参同契》,励志自修,终得出世。

谢、张欲购此书,闻青州徐从事能注其义,东行访求不值,有谓:“与魏公去游会稽矣。”

二人复往南寻之。

伯阳归故乡,遇同郡淳于叔通,喜其灵慧,以《参同契》与观。

叔通读而赞曰:“其说似解《周易》,实假爻象以论作丹之意,公诚为万古丹中王也。”

伯阳曰:“修丹与天地造化同途,故托言之耳。”

更传以口诀,往邀从事,相将入绿萝山,桃源深处作炼。

道成出游,路遇谢、张。魏公知其来意,令叔通注五相类之义授之,三人携手而去。

谢、张探得其旨,发愤苦修,始得度世。

会见毛伯道,问以不顾之意,曰:“此季子激余子之术。不然,汝又生退悔。”

二人谢服。

刘道恭既得道,志愿高大,改名道伟,复入嶓冢精修,积二十年,遇宛丘先生来,拜求其道。

先生试之,将一大石约重万斤,以一白发系而悬之,使卧于其下。

道伟神色无异,心安体悦。

又十二年,先生复来,赐服轻举神丹,带升天界,谓曰:“凡升天者,必先谒三天大法天师,然后上朝玉帝。”

于是同诣正一真人阙。

天师闻与宛丘同来,即出相见。明日引入仙班,朝见上帝。

天师即道陵也,于桓帝永兴元年自蜀还至蕲春玉台山,与王赵修炼辟瘟神丹,救此一方疫者。

又于平盖山合九华大药,分饵诸弟子。

真人在蜀,常与鬼谷先生交游,闻先生有山洞在近,南游余汗访之。

至仙岩,上有二十四岩,岩石灵奇,多窗牖、几榻、禽鸟之状。

真人幽赏未已,先生率诸徒迎邀。

其洞杳晦,入必以烛,真人呵神灯照之。周四五里,可容数千人。

旁有一洞,洞口狭小,迤逦见林木室庐,俨然如村落。上有苏秦台、张仪井诸胜。

真人叹美,先生曰:“此去有座灵山,非道高德厚者不克居也。”

真人即求引去。

既至,但见两石对峙,如龙腾虎踞之状。真人登山之巅,探深洞,得异书皆云文丹篆。

鬼谷读之,内有云:“此上清宫福地,世为张道陵所居。”

鬼谷贺之曰:“非真人何能当此!”

忽山腰一人步至,大呼曰:“谁窥我山洞,将占夺乎?”

鬼谷笑曰:“藐姑何太轻人耶?”

姑本居北方,每来游此。

其山突起,豗然如象,故名象山,中有良田清地,无异平野。

姑爱之,尝修炼于此。

姑曰:“天台三子称托生东海为王方平,吾女徒麻姑游行蓬岛西回,因见其意气,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