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3章 孝文帝问道河滨苏仙公炼丹峰顶(1 / 3)

加入书签

公顿下,离地数丈曰:“余羞无世不出,应变无停者也。先尘劫而行化,后无极而长存。”

指左一人曰:“此太原王探,字养伯,常颂五千文,默会其意。知名与身疏,道为德本,得授黄庭内修之诀,变身化景之道,已证号为黄庭真人。”

指右一人曰:“此即王探之徒李翼,所习亦为《道德》,能默究谷神玄牝之旨,洞太易阴阳之理。尸居而龙现,神动而天随。已授西岳仙乡之位。此皆自修而成,非假外谕而得。且道在蝼蚁,在稊稗,岂在大乎?夫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行有余力坐进此道。”

乃令一侍者捧素书二卷,下授曰:“余注此经以来一千七百余岁,凡传三人,子其四矣。熟省此书,则所疑自解,不事多言也。慎勿示于匪人,余将南入五溪设教矣。”

须臾,云雾晦暝,天地斗合,帝怅然而返,阅其言,皆《老子》章句清净道德之义。

帝用其言以为政,治道益醇。匈奴或暴边境,戒军士勿击,以书谕意,欲全天下元元之命。

后三年,都尉卫平、博士公孙臣相与逸去。

卫平自号清平吉,欲入华阳访子先。

路遇少年道人,一人担囊随后,问之,是九疑山人沈文泰,奉师命往五岳诸名山采取药料,配合红泉朱砂神丹服之,便能截地升天。

前至昆仑采药,经过陇西,遇此担囊者曰山图,字世远,因堕马折足,卧山中哀呼,乃倾壶中药,敷之即起。

谕之曰:“若能相从,使汝不死。”图即愿随。

复教以雌黄、地黄、当归、羌活、独活、苦参、玄参为散服之,一岁遂不嗜食。同文泰留连安息、天方、西印度诸国二十余年,复归中国。

至汉中,宿宇文渊家,感其诚敬,传以去土符之道。盖土符不去,服药行道无益也。更教以竹根汁枝煮丹及黄白去三尸之法。

至此,复遇清平吉,见其年老气壮,可任道器。

问将何往,吉告以访友华阳。

文泰曰:“子友既受职于山,无暇送迎宾客。子如好道,何不同谒吾师?”

吉大喜愿行,至中岳,采取强山赤实。上嵩山将外国带来贝多子种于西楚,复长四树,一年三花,白色异香。

谓吉曰:“我犹未至东北二岳采觅奇草,未便南往,子试与山图先行,我去复来也。”

二人应声南行,至南郡甑山,不敢深入,议留要道山家,候文泰同行。

时方盛暑,乃买瓜祛渴。园翁捧二瓜以进,食毕不受其值。二人敬问姓氏,答云:“久居涢水溪头,人皆称我谿父,世植瓜果,济人之渴。”

二人贤之,遂借寓其家。

图知服食之道,教谿父炼瓜子,与桂附枳实共藏,每日对分食之。不二十年,便能飞走。谿父谢教。

秋八月,泰始至,共别谿父南行。吉问其师姓氏,文泰曰:“先生姓苏,讳耽,号宣恭,桂阳郴县人,生于秦末。少孤,母潘氏抚之。先生事母至孝。感己孤独,隐于孤山独秀峰,遇异人授术疗病,辄愈。

入九江元辰山修炼,复归孤山。

家贫,常自牧,与里中儿更日为牛郎。先生牧之,牛皆徘徊近侧,不驱自归。馀儿牧之,则跨冈越岭,皆求先生呼之复聚。

先生尝侍母朝膳,母曰:‘食无鲊,他日可往市买之。’

先生即以著插饭上,携钱而出,斯须捧鲊至。母问从来,对曰:‘在便县市上买得。’

母怒曰:‘便县去百二十里,汝何诳也!’欲杖之,先生跪曰:‘舅在市言,明日当来,请待舅至。’

明晚,舅果至,问之,一如所言。母始异之。及长以医术济人,世号为仙公。”

二人闻言喜甚。

至郴江,入孤山拜见,陈企慕之意。仙公教三人寓万王城:“有泉可饮,有果可食。清虚静养,俟我丹成。”

皆领命去。

仙公自携药物上独秀峰,安炉举火,汲灵洞山上九曲池水炼之,数岁始成。掀炉视之,丹如黍米。不敢先服,取以奉母。

奈母素不好道,闻道发哕,强服之,旋即吐出。如是数次,转觉唇青气冷。

仙公惊惧,虑或妨人,即自服二丸,觉身轻如翼,神智通明。重上峰头,悉贮于壶卢。

更检一丸细者与母服之,仍然呕哕。仙公深自悲怨。

日方午,携丹往万王城来度三人。

薄暮至青石峒,石桥长百余丈,有仙女数十,各奏异乐,称奉万王命来迎。仙公问:“何王?”

女低言:“舜时乐正夔也。”

仙公少游此山,知其中四时多桃李,实甘美,可疗饥。或摘而私藏,必迷归路。

有碧泉从石鳟中流出,味香冽,正不知万王来历。将及城门,王同三人恭逊上堂,阶砌两旁有修竹数竿,自仆扫地,如迎客状。至近起立,王称贺丹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