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章 佛门魔镜万花筒(1 / 2)

加入书签

咱们前面所说的那位,王紫嫣少儿时代的保姆和武功启蒙老师钱婆婆,不仅身怀绝技武艺高强,而且她还精通魔术表演江湖秘术,在王紫嫣还没有到达兴圣寺之前,她就已经通过她那些精彩的魔术表演,赢得了孙氏和那些孩子们的喜爱。

钱婆婆给那些孩子们亲手制作了一些水晶万花筒,和一些透光魔镜,也就是后来在清朝和民国时期,在民间非常流行的“西洋镜”,“拉洋片”和“万花筒”,只不过那个时候的原材料,都是价值非常昂贵的东海水晶,那个时候虽然也早就已经有了玻璃和玻璃镜,但是那些在钱婆婆的马戏团里也很少见,当时只有在道观里炼丹的道士们才会有,制作工艺非常先进的玻璃和玻璃镜。

咱们现在也说不清楚后来的,那些“西洋镜”“拉洋片”和“万花筒”的发明技术,最早是起源于洋人们的科学家呢?还是最早起源于中国道士们的炼丹术了。反正就是在中国有一本被列为禁书的《奇技淫巧》中,就明确记录了中国自汉朝时代,就已经有了“透光魔镜”的制作工艺和幻术表演。

钱婆婆在地下密室里,把她自己以前在马戏团里,所使用过的魔术表演道具,全都奉献给了那一群小孩子们,像什么“仙人隐身术”“人头蛇身法”“花瓶小姑娘”等等,所有的大型魔幻道具,都应有尽有的搬运和复制出来了,一时间把那个地下密室,给搞成了一个特别魔幻的大迷宫,就连方丈定慧大师和王紫嫣再次进入后,也都无可奈何的被迷失在了里面,如果不是钱婆婆有意引导着他们出入,恐怕他们都在里面待上一辈子也无法再解脱出来了。

那方丈定慧大师,在兴圣寺内虽然还有两三百位僧尼信徒,但是面对着元军和明军的战争风云,也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一开始他还大量的收留战争难民,并且允许那些难民们,在兴圣寺的庙田里耕种劳作,自食其力。可是后来他所收留的战争难民越来越多,寺庙里的粮食越来越少,庙田面积也越来越小时,方丈定慧大师可就越来越烦恼越来越犯难了。

后来方丈定慧大师,听说战争的胜利方,明军大营里的常遇春,在沂州府内大肆的屠城,而涌入兴圣寺内避难的难民们,更加不计其数再增加时,他终于是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了,他决定只身一人,到沂州府去面见常遇春,向他献身说法,点化他饶过那些无辜的老百姓们,以后也好为他常遇春自己多积累一些阴德,免得他将来会被下到十八层地狱,永世不能翻身。

方丈定慧大师到了沂州府以后,出于对皇上朱元璋的出身忌讳,常遇春也只好网开一面,接待了这位在沂州府比较有名的大德高僧,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利害冲突之后,常遇春又勉强答应了,允许定慧大师在诸满兴圣寺内,摆设一个比武大擂台,如果明军的常遇春一方赢了,定慧大师就会放弃继续救助战争难民,不再继续多管世俗闲事。但是如果是明军常遇春一方输了的话,就要给兴圣寺拨款拨粮,并且给兴圣寺修建一个大围墙,好好的把兴圣寺里收留的那些战争难民们,都给平平安安的保护起来。

说到这里,咱们又该说一说那位郑瀱和常遇春的亲戚关系了,还有郑瀱被常遇春派到兴圣寺里,去督查比武打擂台的设置情况。

那一次在苏州城内,常遇春命令手下把郑郎中和郑瀱,给带到了苏州府衙门里之后,常遇春就立刻升堂开始审问起了那爷俩。当常遇春问起郑郎中和郑瀱爷俩是哪里人时,郑郎中老老实实的回答说,是“上海黄浦小渔村”人氏,常遇春不由得就在心里咯噔了一下,然后他又问郑郎中:“你们家是渔民还是农民,你姓什么?”郑郎中回答说:“我家既不是渔民也不是农民,我们家是祖传了三四代的江湖老中医,我姓郑,江湖人称赛华佗郑郎中,他……”郑郎中用手指了指郑瀱说:“他是我的儿子,名叫郑瀱。”

常遇春一听郑郎中是祖传的江湖老中医,姓郑,江湖人称赛华佗郑郎中。急忙从公堂上走了下来,三步并作两步的来到了郑郎中面前,扑通一声就给郑郎中跪下了,吓的郑郎中急忙起身,拉扯着常遇春的手臂说:“将军大人啊,您……您这是干什么?”眼看着自己拉扯不动跪在地上的常遇春了,只好又再一次给常遇春下跪叩头,一边磕头还一边哆哆嗦嗦的说:“将军啊将军,您可不能这样吓唬俺们爷俩啊,俺们知罪了,俺们罪该万死,还求将军大人能够高抬贵手,放过我们呀……”郑郎中一边磕头求饶,还一边鼻子一把泪一把的诉说着,自己千不该万不该的带着儿子郑瀱,一起跑到苏州城里来闹事。

常遇春一见郑郎中误会了自己的意思,急忙向他解释说:“舅舅啊舅舅,您可能不认识我这个大外甥,但是你总该认识我的母亲,那个被人贩子拐卖后,与您失散了三十多年的姐姐郑傻姑吧?”

常遇春这么一说,郑郎中才突然想起来,自己在三十多年以前,确实失散过一个姐姐,名叫“郑傻姑”,不过后来他们家都以为那个郑傻姑早就不在人世了,所以也就都渐渐的,把这件令人悲痛的往事给淡忘了,现如今经过常遇春这么一提醒,才又突然想起了,那位相隔了三十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