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来了个大学生(附录:《宝积经》17)(3 / 3)
不到我竟做了一回送子观音。十个月后,曹有平妻子生下一个大胖儿子。
从此,老林便对我比待儿子还好。
其实,我也从老林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比如关更衣室的电灯、电风扇,非老林莫属。
我多次发现只有我们5405工段更衣室的灯关了,而其它更衣室人走了灯仍大亮。
我问老林,又不是在自己家里,为什么这样认真?
老林微微一笑:我习惯了!
老林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身上有些可贵的品质正是有文化人所缺乏的!
半年后,我调到了科室上班,但我常去工段走走,看看老朋友。
这半年毕竟是人生最难忘的岁月!
附录:《宝积经》17
第十七期
为了便于理解,佛陀用九组十九个比喻来说明菩萨身上本具的无量无边功德,本期我们来看第八组至第九组比喻。
8.
同等园喻
【宝积经 | 经文】
迦叶,譬如忉利诸天入同等园,所用之物皆悉同等;菩萨亦尔,真净心故,于众生中平等教化。
忉利天又称三十三天。根据佛教的宇宙观理论,忉利天处在须弥山顶上,距离这个世界有八万由旬(约三十多万里),忉利天的中央为帝释天所居,四面各有八天,总共三十三天。三十三天的人身长四十里,寿命壹千岁,人间一百年相当于他们的一天一夜。关于三十三天,佛经中有这样一个传说:
在迦叶佛时,一位妇女看见一座破庙,已经没有屋顶,没有天花板了。这破庙里有尊佛像,每逢刮风下雨,就会把这尊佛像所贴的金面,从脸上一道一道的冲下来。她一看,就生了一种难过的心:哎哟!这佛像已经都脏了,现在又被风吹,又被雨打,真是太罪过啦。于是她发心要把这座庙修造好,可是苦于自己没钱,于是就找她的亲戚朋友,说:我现在要造庙,但没有钱,你们大家可不可以帮我的忙呢?你们有亲戚就找亲戚,有朋友就找朋友,我们大家一起做一件慈善的事情,把这座破庙修好。她的亲戚朋友欣然同意,大家通过各种途径凑到了32个人。加上她本人是发起人,一共33位,他们共同集资,不仅把庙修好了,还在当中造了一座宝塔。塔庙造完了,这三十三个人的生命结束之后,全都生到了天上,每一个人有一层天,所以三十三个人就有三十三天。而这三十三天的中间就是忉利天,那位发起人成了忉利天的天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帝释天”。这就是忉利天的由来。
同等园,是忉利天的四园之一,也叫杂林园。忉利天的人,本来因为福报的大小,穿的、吃的、用的、玩的,都优劣不同。可是进入同等园之后,所用之物就一律同等,没有差别了。菩萨也是这样,本着平等的真净之心,在教化众生时,他们能够做到心无差别、平等不二。
第九组:也就是菩萨功德的第十八、十九种比喻,叫做咒药、粪秽喻。
9.
咒药、粪秽喻
【宝积经 | 经文】
迦叶,譬如咒术药力毒不害人;菩萨结毒亦复如是,智慧力故不堕恶道。迦叶,譬如诸大城中所弃粪秽,若置甘蔗、蒲桃田中则有利益;菩萨结使亦复如是,所有遗余皆是利益,萨婆若因缘故。
一个人如果中了毒药,通过一些灵验的咒术可以使药的毒性不至于伤人。菩萨,由于智慧的力量,可以使烦恼毒不起作用,从而确保自己在度众生的过程中不至于堕入恶道之中。正如《杂阿含经》所说:“若人生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历百千生,终不堕地狱”。只要不断增上我们的正见,哪怕经历千百次生命,也不会堕入地狱之中。
城市中的粪便污秽,是大家非常嫌弃的东西,可是如果把它们施洒在农田、甘蔗田或葡萄园中,一定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在凡夫和小乘看来,菩萨还有对善根的贪爱没有去除,这些贪爱表面上是一种烦恼,但是这样的烦恼对于众生来说,却有着极大的利益。菩萨有烦恼的剩余,所以能生三界,在生死中度众生;因为这样,才能成就萨婆若。
萨婆若,意译为一切智,是指了知内外一切法相之智,也就是佛智。
经文到这里,属于菩萨在修广大正行时的行相和功德,属于积累福德资粮的阶段,随后,菩萨的修行将进入加行位,也就是要加倍用功的过程,在这个阶段,需要通过正观诸法本性,进入见道位,也就是所谓登初地的菩萨。接下来的大段文字,佛陀要告诉大迦叶的是,菩萨如何修学深奥的“中观”的道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