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累与不累(1 / 4)

加入书签

累与不累

烈日。

一队士兵在训练。

一个3000米长跑下来之后,教官问大汗淋漓的士兵:撥累不累?斳

撥累!斳士兵们异口同声。

撥累!好,再来3000米!斳

老二天。

也是一个3000米下来之后,教官又问:撥你们累累?斳

撥不累!斳士兵们几乎是不约而同。

撥好吧!不累嘛再来3000米!斳

第三天。

又到了问累不累的时候,众人一齐闭口,不知怎么回答好。

教官大怒:撥怎么不回答?斳

班长出列:撥叫我们怎么回答好,说累是3000米,不累也是3000米?斳

教官一个立正:撥应该说累,但我不怕累!斳

下面是教官讲的家族故事:

家族荣耀

说起来尽管颇令人沮丧,但却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在百桥数百年的历史上,出现一

个声名显赫且能绵延百年的名门望族,始终是挥之不去的一种奢望。这时常让老人们为

发生在半个世纪前坎门镇吴氏的莫名中落而深感惋惜。

光绪二十四年,坎门镇吴仲道历经童试、乡试、会试、殿试,以二甲六名获“赐武

进士出身”,敕封昭信校尉,武秩正六品。光绪二十九年刊印全国的《爱国三字经》留

下了他的笔墨,足见其文武全才,不遑多让。后入袁世凯新军,官至 42 营营长。1916

年 7 月归隐乡里。终其一生,于国无益于乡有功,好歹算是为这个穷乡僻壤的南方小镇

挣得了些许荣光。其子吴世勋武从乃父、文承朱子十三世孙名儒朱继业,更是个响当当

的人物。早年间土匪卢兴邦兵犯百桥,吴世勋三声枪响,三只麻雀自半空坠落,因此保

全了一方百姓。且为人最是仗义疏财,但有落难壮士寻上门来,不辨来处不问去路,必

冒死相救,倾囊相予。在祖辈们艰辛积攒下来的财富渐渐散尽的同时,他个人的声望亦

到达了无以复加的高度。多年前,吴世勋已由富甲一方的老爷沦为了普通猎户,但这丝

毫没能阻止他的种种义举与善事——他就是这么个人,和他弹无虚发的神技一起,成就

了四乡八镇上的两桩奇谈。

据我们所知,他那短命的女人离去时,给他留下了一个四岁的儿子,他独自抚养了

三年有余,因此上,事发的那年,这个叫吴知言的男孩也就是七、八岁的模样。而他,

才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主角——

毒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村边的溪流懒洋洋地喘着粗气蜿蜒踱向下游。

一大清早,零星的枪声即在村外的芦苇荡里传来。村里的人已然见怪不怪,在这个

动乱而血腥的年代里,这一片绵延数里的芦苇荡不止一次成为了罪犯们的天堂。据说,

只要有充足的食物与弹药,蔽身其间,是完全可以安营扎寨并负隅顽抗到底的。只有一

次(那是前清的事情了),为追剿两名朝廷重犯革命党,他们引燃了芦苇荡,三天之后,

一共发现了五具面目难辨的焦尸。但付出的代价却极为惨重:四山上所有的作物与植被,

以及半座村镇、三条无辜的性命。吴世勋听到枪声,便操起猎枪进山去了。这几乎成为了一种必然,如果他们足够幸

运,没有被流弹盯上,那么,他们迟早会推开这扇门,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你就是

吴世勋老哥吧?我饿坏了!

每一次狩猎,都是最好的学堂,吴世勋从来都将吴知言带在身边。但这一次,吴世

勋却将儿子留在了家里,因为,家里新买了几只雏鸡需要照看。

吴知言老大不痛快,却不敢拂父亲的意思。他将怒火发泄在了小鸡仔的身上,满院

子地追着它们跑。看它们碎步疾跑、狼狈地摔倒,小家伙发出了开心的笑声。就在这时,

院门被重重地撞开了,一个捂着大腿的年轻壮汉出现在了眼前。

“你就是……,哦,这是吴世勋的家吗?”

“这里是吴知言的家!……”小家伙双手叉腰,显得神气活现。

“那……”

“……我爸爸上山打下酒菜去了,一会就能回来。”小家伙继续说道。

“那,就是吴世勋的家了。”年轻人四下里看看,小心地关了门,跌跌撞撞地抢进

院中,“你是小公子了。来,帮***。”他的大腿血淋淋的,像是伤到了骨头。

“我为什么要帮你?”吴知言显然并不喜欢鲜血。

“……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