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上工啦(1 / 2)
其实,沈歌帆起的并不算晚。
毕竟原主下乡了三年,又加上自己也是个工作狂,肌肉记忆早已经形成。
忙着洗漱完,待会儿还要去上工,现在可没有婚假一说,刚收拾完干粮和水,准备出门。
“咚!咚!咚……”
村庄中间树上挂了几十年的破钟被敲响,钟声响彻整个小村庄的上空。
生产队长带着他那粗犷、沙哑,略带威严的嗓音喊着“乡亲们,请注意了,大家准备上工了,时间到了”。
秦家老老小小纷纷跟随大部队赶去集合,又跟随队长到了田间地头。
队长分配劳动,男的安排重点的活,女的和小孩儿安排相对较轻的活。
“那个,今晚我们俩儿聊一聊,可以吗?”沈歌帆跟秦文韬商量道。
“嗯,你先坐着吃点东西,休息下,我去下地。”边说边接过歌帆手里的锄头,准备往地里边走。
这样平淡的语气,一点不像新婚燕尔的夫妻。
村里有两百多口人,四百多亩田地,十二月至下一年四月,主要工作任务是开垦荒山、挖梯田以及开挖一些种植经济作物的山坡地,人多就多开垦,人少就少开垦一些。
另外,队上虽有一些橡胶树的割胶工作,但目前只有少量的橡胶树可以开始割胶。
现在歌帆和秦文韬结婚了,就不再跟着连队的知青上工,随同村民一起上工。
农忙季节过后,这时的农村除了每天继续出工外,村民白天上工,晚上也没有其它的娱乐活动,更别说看电视了,即使看露天电影也就一年才能看个2—3次。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加消除文盲活动,村民们晚上吃过晚饭,除了老人儿童,均拿上纸、笔到村子广场上学习识字。
由大队小学老师充当教员,按照规定,每个村民需要在一定时间以内认识几百个字。
这时,好多人的家里、旧房门上到处是大人用粉笔写、练的字,学得好的终于能写自己的名字了,也能看懂工分本了。
沈歌帆用水大口的就着玉米饼子吃,实在是太粗糙,太噎脖子。
可这样的玉米饼子已经是村里比较好的食物啦,秦文韬每月寄给家里的钱,让秦家过着相对舒适的生活,不用吃糠咽菜,在村里很多人都非常羡慕。
强忍着不适搞定早餐,站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土,扛起一把锄头下地干活。
“哟,娘,你看大嫂那样,扛起锄头走的颤颤巍巍,那细胳膊细腿的,哪是干活的料儿呀,还没干活呢,就吃了那么大个饼,这以后的日子怎么办啊?”李红芬撇着嘴,跟张淑英抱怨着,“这沈知青,来咱这也有三年多啦,我听说,是干活最差的,自己挣得工分都养不活自己。”
张淑英虽然面上让老二媳妇住嘴,做好自己的活,但心里也是不乐意啦,这样的娇娇儿媳妇,怕是要成为家里的累赘啊。
然后,暗自决定,要让她以后多做做活,把力气练出来。
秦家其他人虽然没说什么话,但在李红芬说话那会儿,也偷偷观察着沈歌帆的情况,各有心思。
就在沈歌帆抬着锄头和一块儿石头较劲的时候,秦小妹犹豫着要不要上前帮忙,又怕娘责怪她,正在天人交战。
“哐啷、哐、哐……”秦文韬几锄头便把石头刨起来,顺带把周边的树藤子理开,“你去和小妹桂芬捡树枝和石头,我来锄地”。
又是命令式的口吻,但,这时候却是那么的悦耳,歌帆心里乐开了花。
开心了一下下,又难为情的说“我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有些使不上劲,幸苦你啦”,而后,快速拾起地上的树藤,朝外边走,走几步又休息下,娇弱的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周围的人露出复杂的表情,有鄙夷的,有同情的,还有愤愤不满的。
“这沈知青除了长得好看,真是哪哪都没用”,“这老秦家是娶了个娇小姐回去哦,以后日子怎么过”,“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不知道能不能生娃儿”……
张淑英朝着七嘴八舌的人群处,狠狠瞪了一眼,大家纷纷住嘴。
这老秦家在村里还是有点威望的,村支书经常请秦老爹帮忙分担村里的大务小事,秦大娘从姑娘时期就是村里的妇女积极分子,还有个营长儿子,平时大家还是敬重的。
沈歌帆假装没听到、看到,自顾自的拾树藤和石头。
秦小妹亦步亦趋地跟着歌帆,看到她抬大的石块和树藤时,就赶忙上前帮忙。
说是帮忙,其实大部分重量都由秦小妹担着。
诶,这具身子真的是很虚弱,力量也不够,随便动动就冒虚汗,那些话虽然不中听,可却无法反驳啊!
就这样,干一会儿停一会儿,熬到了吃午饭。
虽是冬天,但此地气温却是暖和的,大家在山上就近找了地方坐下,拿出背篓里的红薯和饼子,大口的吞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