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章 贵人,相识于微末(1 / 2)

加入书签

李强嘴角弯起,“信我什么?”

“信你没对凤姐动手动脚,信你以后会对我和玲玲好。”

于晓梅低着头。

媳妇信自己,至于别人爱怎么想怎么想。

李强用胳膊揽住于晓梅,“走,夫妻双双把家还。”

于晓梅推搡他一下,“别介,让别人看见。”

“看去吧,咱们可是夫妻!”

一个声音咯咯笑,两个人抬头脸一红,不知什么时候玲玲抱住李强的腿。

“爸爸,我要抱抱。”

李强一把抱起玲玲,一手牵着于晓梅。

“玲玲,你从哪里冒出来的?”

“爸爸,刚刚你亲妈妈了?”

“没——”

“那妈妈的脸怎么那么红?”

“太阳晒的。”

“我不信。”小家伙噘着嘴,李强亲了一口她粉嫩的腮。

她才不追究爸爸亲妈妈的问题,只要爸爸不喝酒打妈妈,她一定乖乖的。

路过村里的小卖部,李强摸了摸口袋,里头还有两毛钱。

“来一包大米花,来两块大白兔奶糖。”

找回了五分钱,李强塞到玲玲的小口袋,“爸爸给你的,留着你买糖吃。”

玲玲不是没有吃过大白兔奶糖,但这一次最甜。

三口子很久没有结伴走在村里,阳光很热烈,李强被幸福包围。

正走着,看到村南路边有一个女人拿着根棍子,疯疯癫癫嘴里念叨着什么。

这是张静,北京下乡的知青,与她同来柳树村的知青都陆陆续续返城了,只有她还没有接到相关调令。

村里人都说她疯了,李强作为“过来人”知道张静每天满村跑的病因,她一直在找一样东西。

从前,她插队时带来一箱书,同来的知青也不知是嫉妒她学问好,还是其他原因,瞒着她,把装书的箱子埋在了大柳树底下。

当然,知青都走光了,这件事也就成了秘密。

大概九十年代修路时,挖出了张静的一木头箱子书,那时候她已在京城做官。

村长刘富贵把找到书的功劳揽在自己个身上,坐上火车跑了趟北京,回来不久,就到乡里工作了,李强叹了口气。

重生归来,再不能让刘富贵往上爬。

李强回家后,跟于晓梅说,“晓梅,你看张姐三十岁,回不去城,也不太会种地,我想着以后多帮衬帮衬她。”

于晓梅偷偷接济过张静,送过煎饼,也送过蔬菜和瓜果。

在全村人把张静当异类时,于晓梅经常去她家,跟她聊天解闷,但因为那箱子书的心事,张静已经很久没有笑容了。

“强子,你都知道了。”意思是知道她接济张静的事,于晓梅有些难为情。

“晓梅,你这么善良,我感到光荣。我要向于晓梅同志学习,助人为乐!”

“行了,都是些小事。不过话说回来,张姐背井离乡,挺可怜的。也不知她将来能不能回城?”

李强笃定,“当然会回城。”哪个做父母的能把闺女遗忘,他们只是在等待时机。

“今天晚上,你陪我出去一趟,我们去给张姐送一份大礼。”

于晓梅没有多问,丈夫能陪着她一起去看张姐,她很高兴,以后不用偷偷摸摸背着丈夫去张姐家里了。

天黑的时候,李强带着铁锹去了大柳树下,他挖出了张静的那箱子宝贝书。

然后扛回家,“晓梅,跟我一起去。”

于晓梅看到书,很惊讶,“张姐都快把全村翻遍了,都没找到,她都不抱希望了。”

于晓梅包上今天新摊的煎饼和家里的罐头,跟着李强出门。

“张姐,张姐……”

昏黄的电灯泡下,张静在写着什么东西。

“晓梅,你来了——”

她警惕地看了一眼李强,往日这个人村里没有好名声,还打媳妇。

“他,他怎么来了——”

于晓梅握住张静的手,“读书人有句话,浪子回头金不换,张姐,我丈夫李强他改过自新了。”

张静不知该不该相信,李强把箱子往地上轻轻一放。

“张姐,看看我给你带什么来了。”

张静起身开始摸箱子,哭了——

“晓梅,李强,我该怎么感谢你们,这些可都是我的命根子。”

“张姐,你来我们村,是缘分,感谢什么?我知道读书人最看中什么,就是书。”

张静眼泪模糊地点点头,她从没想过,这箱子书会失而复得。

她更没想过,她很不待见甚至看不起的李强给她送过来,原来人是会变的——

她激动,“我想过,可能,我一辈子留在柳树村,有了这些书,我不寂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