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七章 建设马头寨(1 / 2)

加入书签

“各位,我们虽然这一次没能加入宋军,但只要我们做足准备,有这个信心。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们会成为大宋军队中的一员!”

“我宣布,从现在起,绿林军所有官兵都要以大宋禁军的条件来要求自己!尤其是你俩,光头、老五,你们要以身作则,给官兵起到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二人同时答应。接下来,杨文广提出了几件具体要办的事项。一个是继续修筑工事,他要把马头山修建成一个强悍的军事堡垒。

就算是围攻延州那十万西夏大军来攻打马头山,绿林军也有一战之力。绝不能像延州知府范雍和钤辖卢守勤那样,看见敌人来了就只会尿裤子、哭鼻子。

除此之外,部队还要进行正规化的军事训练,包括文化学习。杨文广亲自制定了一套训练计划。包括体能训练、兵器练习、生存训练。骑兵还要进行骑术训练,和马上战技练习。

这是提高体能和战斗技巧方面的,还有文化学习方面。能够上山当土匪的,基本上都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小时候也没怎么上过学,大部分都是文盲。

关于请老师,教官兵们识字,杨文广也有自己的打算。他不打算去请专门的老师。

他只准备教当兵的认识一些常用字,会写名字,能写一些简单的句子,可以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就行。他没打算培养出一批秀才、举人之类的高端知识分子。

因此,就在绿林军里面挑选一些认识字的官兵,来充当教师,教不识字的官兵认字。第一个老师就是樊瓜。这小子既然能被杨文广聘为军事参谋,自然是认识字的。

杨文广任命他担任首席教师。至于其他教师,让樊瓜自己到部队里面去找。给他的要求就是每天最少教会官兵认识一个字!

樊瓜对这个新职务特别满意。他每天准备教案,走访各部队。挑选有文化的担任老师,找出不识字的文盲登记下来,给他们安排上课的时间。

“将军,您找我?”四宝拱手行礼。

“四宝,我有一件大事,要交给你去办。这件事关系到我们绿林军的未来,你要多上一些心。”

杨文广拿出一张纸展开,上面画了一张图。是一个圆筒子,下面有支架。杨文广管这叫作大炮。这玩意儿是钢制的,炮筒里面填上火药。点着引线引爆火药,发射炮弹杀伤敌人。

这就是最简单的滑膛铁炮。杨文广相信,这玩意儿要是制造出来,绝对是这时代最犀利的重武器!

先把炮筒子造出来,然后再研究火药、炮弹和炮车。

这件大事必须交给信得过的人。四宝是跟着他从金明寨跑出来的,是绝对的嫡系。并且,四宝头脑精明、办事果断。制造大炮,或者说寻找铁匠、采购铁块,四宝是最合适的人选。

马头山竖起大旗,大宋马头寨!不管朝廷承认不承认,杨文广自己是把绿林军当成宋军了。竖起大旗、招兵买马、聚草屯粮、加强武备!

大旗一竖起来,名声就传出去了。附近十里八乡的百姓们听说之后,纷纷带上自家子弟前来报名参军!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江湖豪杰纷纷前来投奔。

马头寨招募兵将,不问出身。只这一条,就把那些江湖好汉们都吸引住了。有本事的豪杰想要谋个出身,参军过不了政审这一关。去马头寨不用政审。

并且马头寨的三位指挥使以前都是山大王,对江湖豪杰自带亲和力。豪杰们呼朋唤友,赶奔马头寨。

随着有识之士不断加入,马头寨的实力日益壮大!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绿林军的人数已经从两千人猛增到了将近四千,几乎翻了一倍!

这一天,范小四带回来一个足够震撼的消息:延州官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于三川口一战惨败,朝廷震怒,对延州主要官员进行一次重大调整:延州知府范雍调往安州;钤辖卢守勤降级调往湖北;通判计用章开除公职,发配雷州;都监李康伯调去均州。

昔日四大员全部离开延州,一个没留!朝廷重新任命:夏竦出任陕西经略安抚史,知永兴军;韩琦、范仲淹分别出任副使。韩琦主持泾原路,知泾州;范仲淹主持鄜延路,知延州。

其他几位,杨文广还不怎么了解。但是范仲淹的鼎鼎大名,他却老早就听说过。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震铄古今,历经千年不衰!

没想到呀,范仲淹竟然来延州了!这老范可比上个老范名气大多了。就凭人家能够写出这些气势恢宏的千古名句,范仲淹的人品也不会太差了。杨文广心中又升起了诏安的念头。

这念头一起,就再也按耐不住了。他让范小四立刻打探,看范仲淹什么时候来延州上任!老范啥时候来了,你马上告诉我。找机会我去和他见个面,好好谈谈。

四宝找来了几十名铁匠,又想办法购买了几千斤精铁。这些铁匠整天叮叮当叮叮当的和铁打着交道。又过了大半个月,四宝来报告,第一门铁炮已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