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章 叛乱(1 / 2)

加入书签

嘉庆三十五年,姜国陷入历朝以来最大反叛,史称“梁安之变”。

三月初,李吟,李大将军在边疆抵御外敌,守疆五年,屡获大捷,惠文帝特赐李吟随众将领班师回都。梁安举国上下一片喜悦,沿袭大街小巷。小贩的吆喝声,含及李吟和虎旗军的名号;孩童唱着歌谣,扮演着大将军的乡井游戏。梁安上下无不畅想宫内歌舞升平的祥和氛围。

终究是百姓的南柯一梦,泡影罢了。他们料想不到几个时辰宫中改旗换帜,血雨腥风。

大殿内,满堂金碧辉煌,象征至高无上权利的龙椅上坐着当今圣上——惠文帝,姜尉。

惠文帝锐利的眼神有些迷离,许是酒醉。他摸着一身膘肉,手搭在旁边婢女的腿上,不瞧与他结为连理的皇后一眼。

皇后,李家长女,单名一个兰字。她已不再是青春年华,容颜渐去,但岁月终究善待她,风韵犹存,只是再也吸引不了身边人。

圣上是太子时,少年气带着孤傲,模样清瘦。在众皇子中,也算勤勤恳恳教人挑不出毛病。反倒位居九五之尊后,贪图享乐,荒废朝政,耽于美色。

坊间的茶余饭后不再以他为中心。

反倒是李吟的名声在一次次捷报中响亮起来,茶楼中、说书中、老弱妇孺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然而功高盖主,最遭猜疑,庸君也不例外。

肥头猪耳的皇帝眯着眼睛,打量着百官簇拥的李将军,他的良将姜国的长胜将军,姜国的英雄,却未必是他的忠臣。功绩从边塞传来,带给他的不再是喜悦,是心惊,是朝前的故作镇定,退朝后的无处发泄。始终是个祸患!

醉意涌上的李吟穿过文武百官,眼中满是金丝绸缎、琼浆玉露。他直视万人之上的姜国皇帝,二人相隔不足二十余丈,地位却相差八万里。

李吟举杯,对视上庸君。是啊,你该死了。

龙椅坐久了,忘记这天下是谁为你取得的,谁为你受得的。

他,李吟如今要反也无人可拦。

梦华宫城门不消半刻便被虎旗军一攻而上。惠文帝贪图享乐,底下的文武百官仗着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只沉迷于享乐。中看不中用的御林军顷刻间土崩瓦解,丢兵弃甲,血流成河,竟挡不住一个时辰。

梦华宫绥和殿内莺歌艳艳,无人通报。风柱龙檐、佳肴满目迷人眼。

李吟目光沉沉,满腔欲望化为白玉壶,扔向离他不远处的龙椅,白玉碎片碎在眼中。

伴着不知哪位大臣亦或太监的“护驾”声,李吟反了!

震耳欲聋的铁甲声传入绥和殿,惠文帝期盼地看着御林军入前缉拿李吟,然而进来的却是威风凛凛的虎旗军。

刀流着血,滴入大殿。

心存杀心却无能为力的皇帝不可置信地瞪着李吟。不可能,不可能!他怎么敢!李吟慌乱的起身,顾不得身上的白玉碎片,踢走身边惊乱的婢女,挥舞肥大却在他身上略显紧的宽袖,指着面前的武将,嘶吼着:“护驾!朕赏你们黄金万两!”

但无一人动。

“……朕要诛你们九族!九族!”

————

幽暗狭长的甬道里,微弱的烛火跳跃着,瞧得见轮廓以万分难得。暗道中间伫立着本不该容纳的人数——三名皇子,一位暗卫,御林军军头和两位老者。

围在中间的人被称为太子殿下,此人金丝玉绸,看不见半分焦虑,但声音却有些颤抖。他声音虽不重,但掷地有声,对蜗居一旁的人道:“带她前往临州。”

倚在墙壁上,抱着臂的人点头称是。

她,姜国公主,未宁,唤姜池。皇后所生,及笄两年,未曾出嫁。坊间传闻惠文帝爱女心切,不舍她离开,况且边疆有翘勇善战的将军抵御蛮戎,所以一直未嫁。

“未宁,听话。”

姜池听着皇兄姜篱的话,抿着唇,不知现在想些什么。

“阿骋,拿着腰牌。”姜篱取下腰间翡翠龙纹腰牌,“先生和林将军会护送你。”

姜篱拱手作揖,将至亲托付,带着一侧的太监离开甬道,留下身后的众人。

绥和殿内的人只听见两声炮响,却不明真相。

李兰顾不得这突如其来的两声,只是死命盯着面前的人,她的兄长。

“你疯了吗?”她美眸中掀起一片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哥哥在救你,你看不出来吗?”李吟结果手下人递来的剑,甲胄在烛光下发出闪光。他一步一步踏上粉雕玉砌、铺满金粉的台阶,享受无与伦比的快感。他看着两侧不高的护栏,龙雕的花纹呼之欲出,他五年的忍辱负重在这一刻倾述释放。

“你在弑君!你在造反!”李兰扑到他面前,企图依靠绵薄之力劝他回头。

李吟不急于成,他蹲下身拉起他乖巧的妹妹,轻声细语道:“你也不想让兄长死吧?”开弓没有回头路,这条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