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章 七分的魂,在灯彩(1 / 1)

加入书签

或色彩缤纷,而不艳俗;或造型多变,而蕴章法;又或水墨酣畅,而生动鲜明……

来到王千树的工作间,刘珖只觉目不暇接,难以言状。

与室外悬挂、陈列灯彩的观感不同。在室外,与其说是在看灯彩,不如说是在看透过缎面的灯火。没有灯火的朗照,灯彩很难在黑夜中绽放迷人的魅力。

但现在不同。

没有室外宽敞的空间,一水儿的灯彩,像年夜饭似的密密挨挨地悬在空中,放在桌上,堆在地上,彰显着匠人的勤劳与巧思。

而且,灯火也未点亮,一眼看去未免有些黯然失色。

然而,细细看去,几乎每一盏灯彩都美得让人呼吸一窒,移不开眸光。

都说灯火与灯盏相得益彰,但刘珖在这一霎时,却觉得苏灯之美,只借了三分光,而那七分的魂,却是在灯彩本身。

刘珖的神色,落入王千树眼中,看得分明透彻。

王千树笑着解释:“没有灯火,我们才把灯彩的造型、纹样、色彩看得清楚明白。就造型而言,苏灯有三大造型门类。我先前已经说过了。刘导,你看,你能不能认出来?”

刘珖的目光在工作间里扫视,不一时便寻到了答案:“能。”

指着脚边红彤彤的正六边形灯彩,刘珖说:“这是第一类,几何造型。横切面大多是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还有圆形。具体来说,这一盏,应该是‘百年长乐灯’吧?”

王千树赞许地点点头:“没错。再来。”

刘珖往前走了几步,指着放在桌上的仙鹤灯,笑道:“第二种造型,最好认了。是仿生造型。植物、人物、动物,都是苏灯的仿制对象。我以前也看到不少仿生灯。我印象里,最常见的是兔……”

一言未毕,便被身后的倪虹强行打断:“这只仙鹤,做得栩栩如生。姨父好手艺啊!”

刘珖虽不明就里,却顺着倪虹的话往下说:“仙鹤是祥瑞之物,又出尘不染。确实是很好的题材。”

“取的只是一个意头,”王千树意味深长地一笑,“时代好了,才是真的好了。不然呢?卫懿公爱鹤,有什么好下场?宋徽宗画了《瑞鹤图》,结局又如何?”

倪虹咯咯笑道:“依我看呐,鹤和文人雅士是最相配的。梅妻鹤子,才有真情趣。”

刘珖应了声,又抬头看着梁上悬挂的一盏灯彩,用手指了指:“这一盏,也很好认。第三种造型,是仿建筑的。这种造型,特别能体现出苏州的地方文化特色。”

仿建筑造型的灯彩,虽然不只苏州才有,但那造型若呈现鲜明的园林特点,或是造园意涵,毫无疑问,它就有苏灯的DNA。

闻言,王千树对刘珖伸出大拇指:“说得好。刘导是真听全了话。”

以前,也曾有过记者来采访王千树,但对方却只是机械地录下了影像,并未用心聆听,更不用说去一一品鉴。此后,王千树就对采访等事较为抗拒,总不想把一腔感情白白托付了。

这一次,如果不是倪虹穿针引线,王千树也不想接受采访。

王千树再细看一眼,忽而一笑:“刘导,你看那窗格里的‘四君子’,画得怎么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