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艰难的抉择(1 / 4)
忙完了土地勘测,杨鹏就开始推进灌溉系统的建设了。一方面,杨鹏开始扩大龙尾车作坊的规模。光靠五个工匠铸造龙尾车速度不够,杨鹏又从附近州县找了三十个会铸造铜钟的铜铁匠,和炮匠们一起铸造龙尾车。三十五个人一天能生产七台龙尾车。
灌溉系统依赖的三条小河的河道深浅不一:有些地方河道不深,用一台龙尾车就能把河水扬到灌溉水渠里;有些地方河道则比较深,需要两台龙尾车接力才能抽到水。算下来,九万亩旱田需要八百多台龙尾车。杨鹏要在二月春小麦播种之前准备好八百台龙尾车,日产七台勉强够用。
当然杨鹏这水车不是白建的,杨鹏准备对佃田收取三成地租,但是这个地租的粮食杨鹏还是要给钱的粮食在卖,这些造水车的钱半年就能收回。另一方面,杨鹏开始组织难民建造灌溉水渠。杨鹏设计的灌溉水渠上宽一点五米,下宽半米,剖面是一个等边梯形。灌溉水渠底部比地面高一些,这样农户只需要扒开水渠就可以从水渠里引水灌溉。水渠靠近河道的地方离地高一些,远离河道的一侧则相对低些,这样水就会往远处流动。
每道水渠灌溉两百亩旱田,共有水渠四百五十道,每条水渠长约九百米。水渠是夯土筑成的,没有别的材料,只需要流民们出工出力修筑就可以了。干体力活需要吃饱饭,杨鹏停了粥棚,开始给这些难民供给管饱的白米饭——这些贫民为杨鹏开垦新田,总不能饿着他们。
贫民们见城主大人愿意收留他们,还给他们提供管饱的米饭,就一个个十分感激杨鹏了。此后贫民们又陆续听说城主大人开垦出新田后,要给每个成丁和壮女二十亩旱田,更加兴奋。这年头有水源灌溉的话,旱田种冬小麦一年能有一石的收成,一家两个成年人种四十亩旱田,一年就能有四十石的收成。听说将军大人以后只收三成的地租还给粮食的钱,而且这地租里就包括上缴的屯田米粒,那一年下来能收进自己家里的米面就有二十八石。
家里五口人的话,敞开肚子吃一年最多能吃十三、四石米面,那就还能余下十四石粮食换银子。十四石米面,能换二十八两银子。除了吃饱饭一年还有二十多两银子花销,这是多好的日子啊?每个月家家户户都有二两多零花?这是大宋百姓有的好日子?这是这兵荒马乱年头的日子?
大宋相比宋初来说耕地更紧张:一方面人口增加了,另一方面水利设施却衰败了农田减少了,百姓的人均种植面积十分有限。这些贫民以前都是自种或者佃租少得可怜的田地,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就要饿肚子,什么时候想过自己也能过上每月有二两多零花钱的日子?
做梦都不敢想。当然,佃种城主大人的田第一年时候经济上要紧张些,如今第一年已经过了冬小麦播种的时候,只能种春小麦,估计每亩产量只有七斗。但城主大人说了,第一年只收一成半的地租,那样一家人佃种四十亩旱田也能收入二十余石的粮食,除了吃饱饭也能多出十石粮食,折二十两银子。
二十两银子啊,足以让贫民们衣食住行都体面起来了。一家人每个季度都能做新衣了,能买些油来炒菜吃了,甚至隔三差五能吃上一顿肉了。众人都道自己命好,被大沟的城主大人从契丹兵手里救了下来,如今眼看着好日子就要来了。
想起那些被契丹杀害的兄弟姐妹们,真为他们不值。这些灌溉水渠就是为贫民们自己佃种的田地修建的。贫民们想到这一层,建水渠时候更加卖力用心,生怕哪一层泥土没有夯好漏了水。众人齐心协力,让整个水渠工程推进的又快又好。
送走了徐楠,杨鹏暗道局势不妙,回到天京新城就又检查了一遍物资库存。
他找来了郑晖,问道:“硝石火药最近补充了吗?”郑晖答道:“本来库里就有够用大半年的库存。上个月月底又托沧州的商人进了一批,如今库存足够虎贲团和先锋团用一年的了!”
杨鹏点了点头,又问道:“粮食够用多久?”“粮食有大米十四万五千石,米面两万一千石,够城中百姓吃两年的了!”有了粮食和火药,杨鹏就不怕骆振发难了,安心下来。实在不行,打一仗也能支持一年时间。就沧州的这些病兵弱旅,杨鹏三个月就能占领沧州全境。
这兵荒马乱的年头,手上有兵,也没什么好怕的。骆振实在欺人太甚,也逼得杨鹏只能豁出去了。十一月十三日,刚送走赴京的徐楠两天,骆振就带人来到了天京新城。骆振举着旗牌打着旗帜,带着五十名骑马家丁浩浩荡荡进了天京新城,吓得道路两边的百姓纷纷避让。进了城,骆振东看西看,越发觉得范家庄富裕,十分垂涎。
骆振定身边的一个幕僚指着天京新城百姓说道:“大人你看,这天京新城的百姓身上衣服没有补丁,说明他们每季度都做新衣。茶楼酒肆里坐满了人,说明他们除了日常衣食住行外还有结余!富裕至此,可知杨鹏给的月钱之丰厚,可知杨鹏产业的利润之高!大人若是拿下了这些产业,进封都督不是难事!”
骆振十分认可这个幕僚的话,但却是哼了一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