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流放囚犯去天竺(1 / 2)
“囚犯?你又打什么主意?”
朱棣闻言一愣,不明白朱瞻壑的意思。
“皇爷爷,据我所知,光是京城各个监牢之中,就关押着几千名囚犯,以此估计,全国各地的监牢加起来,估计最少也有数万人。”
当然这个数万人只是朱瞻壑估算的,毕竟北京是京城,各地的一些重犯要送到京城审问关押,因此囚犯的人数最多。
“这么多的囚犯关押在监牢里,不但需要人手看管,而且还要管吃管住,万一犯人逃跑了,更需要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抓捕,所以实在是一件费时费力,却又不讨好的事。”
朱瞻壑再次笑嘻嘻的说道。
“你到底想说什么,别绕弯子!”
朱棣瞪了朱瞻壑一眼,呵斥道。
“我是想说,既然这些囚犯关起来消耗巨大,还不如直接将他们发配到天竺去,这样朝廷省了一大笔开支,我爹那边又多了些人手!”
朱瞻壑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道。
后世的澳大利亚怎么来?不就是英国流放犯人的大监牢吗。所以朱瞻壑打算直接效仿,将大明的囚犯先送到天竺去。
当然也不能什么囚犯都要,那些杀人如麻的死刑犯,还是直接处死就行了,剩下的一些罪行较轻,危险性比较小的囚犯,完全可以送到天竺再改造一下。
“把囚犯送到天竺!你爹能同意吗?”
朱棣听后先是震惊,随后又不解的问道。
这个时代可没什么给犯人一个改过机会的说法,罪犯就是罪犯,哪怕犯的不是死罪,出来后依然受人歧视。
所以在朱棣看来,把罪犯送到天竺去,恐怕只会给朱高煦添乱,毕竟一群犯人聚在一块,天知道会搞出什么事情来?
“皇爷爷,罪犯也是人,虽然曾经犯错,但并非没有改过的机会,比如宋朝的犯人大都充军,大名鼎鼎的狄青,就是犯人出身,类似的还有很多,所以我觉得可以给那些犯人一个改过的机会。”
朱瞻壑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这才又道:“至于我爹那里,现在天竺新附,统治并不稳定,正需要汉人前去定居,但一般人恐怕也不愿意冒险前去,所以让犯人先去天竺打个基础,也算是让他们为天竺做点贡献了!”
其实让犯人去天竺,也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直接移民,就算朱棣同意下旨迁移,可百姓们肯定不愿意,毕竟人家在大明生活的好好的,忽然要强行将他们迁到天竺去,这谁会愿意?
其实这种事大明干过,比如朱元璋称帝后,因为北方战乱之后,导致人烟稀少,大片的良田抛荒,于是朱元璋就发动数次大移民,史称“明初大移民”,甚至直到朱棣继位时,这种移民还在继续。
整个明初大移民,据说迁移人口达到百万之巨,波及大半个中国,但在迁移的过程中,也出现不少的问题,比如百姓不愿意,导致官府强迫等等,甚至发生了不少的动乱。
现在大明国内的大移民,已经基本停了,百姓们也安定下来了,朱瞻壑可不想因为去天竺的事,再让民间出现一次大动荡,因此移民这种事,还是要以利诱为主,尽量不要强迫。
“我明白了,你是想让用囚犯开路,等这些囚犯在天竺站稳脚根,就会有消息传到大明国内,到时你再以重利引诱,肯定会有人愿意冒险前去天竺!”
朱棣这时也终于明白了朱瞻壑的想法,说到最后也露出沉思之色。
“正是如此,与其强迫百姓迁移,不如许以重利,如果连一些囚犯去了天竺,都能衣食无忧,甚至是一夜暴富,肯定会有人愿意效仿!”
朱瞻壑当即点头道。
大明的移民去的天竺,肯定要给一些好处,比如分配田地、工具等,可以说到了天竺,直接就成地主了,只要勤劳苦干,发家致富指日可待。
听到朱瞻壑这么说,朱棣再次沉思了片刻,终于点头道:“也好,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朕就答应你,你不是要吏部派人帮你吗,干脆再让刑部派几个官员,帮你处理囚犯的事!”
“谢皇爷爷!”
朱瞻壑闻言大喜过望的行礼道。
“一些囚犯而已,看你高兴的样子。”
朱棣看着朱瞻壑的表现,也不禁笑道。
随后朱棣和朱瞻壑聊了几句家常,朱瞻壑正准备告辞离开时,忽然只见朱棣再次问道:“瞻壑,你和你大哥发生矛盾了?”
“嗯?”
朱瞻壑一愣,随后这才开口问道:“是大哥和您说了什么?”
那天贡院他和朱瞻基意见不合,除了他们两个,也只有张忠知道,但张忠已经去了南京,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朱瞻基向朱棣告状。
“你大哥对你招募读书人去天竺颇有不满,觉得这是在挖大明的根基,所以向我抱怨了几句。”
朱棣说到最后叹了口气,眉头也微微皱起,似乎有些不高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