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194,婚姻是展示自己(1 / 2)
新婚燕尔,总归是恨不得黏糊在一起。
特别小两口都是恋爱都谈了四五年了,这干柴烈火,不是一般的干柴。
所以小于姑娘经历一开始的不适以后,
结果
何雨柱还好,至多腰酸了些,背上被猫抓的地方有些疼而已。
可是于莉就惨了,走路跟鸭子似的。可想而知,战况的激烈。
但俗话说,丑媳妇也得见公婆,何况是回娘家这种大事。
各地方的回门日期不同,但大多是单数,三七九这种。
但就是三这个数字,算法还是不同。像何雨柱就是从结婚当天算起的,而有些地方,又以新婚后一天算
所以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这种事情没法说的十分精确。
回娘家也称为归宁,至于为什么,有部分说法是谐音,胶东地区的说法。
国人老祖宗们总喜欢用浪漫的字眼,来描述各种各样的人生大事。并且在演化之下,变成了各种吉祥的寓意。
归宁,归宁,回来的就是平安和谐。
估计也是怕出现像于莉这样两败俱伤的场面。
先伤的自然是于莉,而于莉在出门时,看到邻居脸上那些莫名其妙的笑容,于是何雨柱也受伤了。
腰部被掐得青紫了好几块。
那也是何雨柱活该,本来好好的走着。何雨柱偏要跟邻居吹牛,话里面自然是敌军太弱,胜之不武的意思。
回门自然得带礼物,一般是四样,当然条件好的人家,也可以多一些。但基本上都是双数。
而此时的于家,自然也在准备。归门宴嘛,今天是姑爷进门改口,认亲的一天。
按理来说,今天老于家就该呼朋唤友,招待亲戚,把自家的女婿介绍给大家。
这也是古代讲究婚姻要门当户对的原因,人际圈就是一场场的酒宴扩展的。
但于父这边的至亲在山西那边,而于母这边的亲戚也不近,自然不能来参加于家大姑娘的回门之宴。
这种事于家也就是拉着好友领导邻居什么的凑数,等待着何雨柱于莉小两口带着礼物什么的进门。
其实真要按规矩来办的话,那就太麻烦了。
比如说,今天按道理说,应该有媒人在场见证。
等到今天圆满结束,感谢过媒人,才算一场婚礼真正的结束。
但甘大娘已经去了南方,而后来请来过场面的那个媒婆,两家其实上都没当真。自然犯不着还得请个外人过来,最后还得送她一份礼。
像改口什么的,何雨柱是张口就来。然后就是于父拉着自家女婿,给他介绍着亲朋好友。
这个也是有讲究的,但凡于父拉着何雨柱跟对方多聊了几句,就说明这家的关系肯定要近一些。
而只是简单互相介绍的,自然是关系没那么近。
总归人情世故都在话语里,能不能理解就看个人的悟性了。
别以为这种应酬没什么用,是人都需要办事。别的不说,你去供销社买点东西,要认识个熟人,并拉上关系。~你是我岳父家谁谁谁,我该叫你什么。~或者干脆喊人!~那个待遇立马就不同。
而于母则拉着闺女回了房间,这时候的于莉自然是假装坚强。从外看一点也没有不适的状态,可一进房间,就成了鸭子走路了。
于母看到自家姑娘如此模样,没有心疼,反而笑得跟一样。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自家姑爷正常,夫妻俩生活和谐。
自然总有些秘方,用来让于莉疗伤。
再有些私密话语,教导自己姑娘怎么保护自己啥的。
当于母与闺女的私密话说完,于莉偷偷摸摸的看着外面,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了两张纸片片。
于母还奇怪呢,就算给娘家塞私房钱也不会这么大一点啊。
再说自家就两个姑娘,塞私房钱有什么用?
于莉把手里的纸片片递给了自己老娘,于母虽然懵逼,但还是接了过来。
虽然不能识全上面的字,但上面的印象,以及那个“票”字,于母还是认识的。
于莉这么郑重其事的自然不会是粮票油票,那些玩意,她家男人在粮站,还是比较宽裕的。
于莉低声说道:“娘,这是柱子哥让我给伱的,一张自行车票,一张手表票。你让我爸该买就买吧,别舍不得,总归以后我们会孝顺你们的。”
这话贴心,让于母眼睛都有点湿润。………
本来像是大户人家,要是正牌嫡女的话,还应该去祭祖什么的,但这种事情,到了近代,也是慢慢消失了。
总归是各种各样的规矩,一样样做下来,何雨柱的脸都笑僵了。
待吃过午饭,何雨柱今天肯定是酒多了。但于家也没有留客,按理按情,今天姑娘姑爷都不能留在娘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