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1章 349阮糖的脉冲手枪(2 / 3)

加入书签

到好几个倒在地上,脑袋上流着血,一动不动不知死活的人。

“这是抢水?”

五月份,这边的麦子也快熟了,这个时候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要浇一遍灌浆水。

在生产堤上打仗,很可能是两个村,甚至几个村的人在这里抢水浇地。

“去几个人!”

任平生指了指打仗的那边。

“是!”

韩军朝着两个卫兵说道:“吴辉、张谋,你们两个去制止。”

“是!”

两个卫兵抱拳应声,接着便如同两颗出膛炮弹一样,在地上踩踏了几次,便已经跨越了几百米的距离,落到了斗殴的群体之中,凭借着以一当百的武力,在迅速制服两边村庄带头人之后,就稳住了局面。

在各司观政的后备官员们,趁机上前打听斗殴原因。

“王爷,这是大西庄,吴家寨、张家堡,三个村子在征水。”

“因为今年凤栖郡的墨河水量低,闸口放水以后,在上游被大西村给堵住了,水流不到下游去,吴家寨和张家堡两个村的百姓联合起来,来大西村谈判,然后打起来了。”

吏政司政研处的观政,张怀安在那边问清楚原因后,代表那些后备官员,上来汇报说道。

他是今年即将从云台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并且在国考之中考取了

今年是国考的

真正留在吴州各司进行观政学习的,只有不到一百人。

“为什么会打起来?”

任平生问道。

张怀安一愣,说道:“因为大西庄阻断了水流,导致下游村庄没法浇地。这个时节,正是小麦灌浆的重要时间点,一旦过了时间,小麦产量将会受到影响而减产。”

“阻断水流,这是引起械斗的表面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任平生又问道。

张怀安忽然意识到,这是王爷在考自己,脑子一下被激活,快速的开始思考其中原因。

沉吟片刻后,一边思考一边说道:“我认为原因有三。”

“一是在官府,因为水利设施不够完善,各村浇地只能指望墨河水流,闸口太高,官府未曾维护,一旦墨河水流量小,水位降低,就很难引水出来,无法满足村民浇水的需求。”

“二是在村庄,村中截留水源方法简单粗暴,根本不考虑下游村庄的百姓如何浇水。”

“三是在村民,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考虑后果,形成数百人的械斗,造成十几条人命的损失。”

任平生听着张怀安的思考,带着众人往前走去。

同时,他的念力蜂拥而出,瞬息之间已经笼罩了方圆万米,周围几个村庄都进入他的察觉之中。

“造成这种械斗,究其原因,其实还是基层权利被掌握在士绅地主的手中,皇权法律的触角伸不进来。

百姓只听这些村中耆老、士绅、地主的话,而不知律法为何物。

想要根治,律法必须下村,基层镇衙的视线必须落到村里。”

任平生说道。

“可是,不论税收、徭役、征兵等,都需要这些在村中有威望的士绅地主的支持······”

张怀安若有所思的问道:“王爷是说,我们应该将官府进一步下移,进入这些村庄吗?”

“当然不,行政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若村庄也建制,财政供养人口又要暴涨一个数量级了。”

任平生摇摇头。

在地球上,以地球的生产力,在村一级都是采取村民自治。以这边的生产力,绝对供养不了那么多官吏去吃财政饭。

“想要把握基层权力,一是加强镇级政府的影响力,在村级单位建设统一的意识形态。二是设置专门的暴力机构,将律法威严切实的执行到这些被士绅地主掌控的村庄之中。”

任平生说出了自己这一次下来调研的原因所在。

在方才念力覆盖之下,任平生清楚的看到了村庄之中,田亩和云瑶县清查的田亩对不上数,人头数也和户册人口差距不小。

不是云瑶县的知县和当地士绅沆瀣一气,就是当地士绅联合官府吏员蒙蔽了云瑶知县。

不论如何,警察制度必须尽快建立,县镇两级吏员必须尽快来一场大换血,彻底摆脱当地士绅的影响。

“怀安,你在吏政司观政,看到的多是人事任命、人事调整等,是一个琢磨人的活。

不论央地,治理都是由人组成。当土地、人口、资源、财税等形成一串串数字的时候,这些数字之中虚虚实实,汇总到中央以后,实际上很多时候是很难分辨清楚的。

有时候吏政司涉及到对于地方官员的考核,就必须要到各处去看一看,才能明白是不是受到了蒙蔽。

大景国土之大,一方面维持大一统,必然要求朝廷的权威和对于各地的统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