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721 章 被算计的硅谷银行(1 / 2)

加入书签

华国有句古话,叫做人多力量大。

这句话虽然不一定放之四海皆准,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这句话还是非常正确的。比如,示威、施压、讨债……

老美的几千名持有“新融创”债券的普通客户因为旧金山一篇小报的消息,声称“新融创”债券的资金被挪用,投资人可能血本无归。

把这笔钱视作改善生活希望的投资人看到这条消息,立刻互相之间打探消息的真伪。

老美是世界上互联网系统最发达的国家,“新融创”债券可能暴雷的消息,立刻就传遍了老美的大街小巷。

“新融创”债券的投资人立刻集中起来,要求硅谷银行澄清这篇报道。

硅谷银行那边还处于一脸懵逼的状态,为什么“新融创”债券资金投资亏损的事情才刚刚发生,就已经传遍全美?目前似乎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硅谷银行的高层不是傻子,他们立刻想到之前有人出钱,帮这些“普通的客户买“新融创”债券的事情,用脚趾头琢磨也该知道,这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搞自己。

可是这背后到底是什么人?他们又为什么要这么做?

硅谷银行的高层对此却一无所知,之前他们对于这件事也做过一些调查,可是最终只查到了受雇佣做这件事情的人,这些人都是在网上接的活,钱也是通过比特币汇转过来的,根本无从追查。总之应该是有一只不怀好意的幕后黑手,暗中操纵着这一切。

而且不只是老美,在硅谷银行开办业务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比如华国、英国、韩国、新加坡、法国等等,都有收到雇佣专门去硅谷银行购买“新融创”债券的所谓的“低端客户”,购买的规模也不大,普遍都在一万美元上下。但是数量很多,全世界加起来恐怕有上万人。其中数量最多的就是老美,约占了总人数的80%,大约七八千人。

硅谷银行的高层对此事意见不一,有的高管认为,这明显是大势力花钱要搞硅谷银行,所以必须提起重视。干脆老老实实的把“新融创”债券募集到的资金,用来购买一些保本的理财产品,或者进行一些相对稳健的投资。这样以不变应万变,只要硅谷银行资金不出差错,对方花再多的钱,也无计可施。

但是也有高管认为,目前金融危机期间,金融行业现金流紧张,硅谷银行好容易申请到了210亿美元债券的发行资格,如果就因为有人不怀好意,就冻结这笔资金的使用,那就真的是因噎废食了。不过这些别有用心的人也确实需要防备,只需要将这笔钱谨慎使用,不去用于投资一些风险较大的项目就可以了。

结果很明显,第二种意见得到了硅谷银行高层的支持,但是对于“新融创”债券募集到的资金使用起来却更加谨慎。按照硅谷银行投资部的想法,美股刚刚经历了金融危机暴跌,股票估值不高,而且瑞士信贷银行虽然此前爆雷过,但是目前该银行已经瑞银集团收购,而且据说瑞银集团还拿到了拯救瑞士信贷银行的特别资金,高达90亿瑞士法郎。因此在硅谷银行看来,抄底瑞士信贷银行的股份绝对算是一个比较稳健且风险较小的投资。

结果人算不如天算,硅谷银行抄底瑞士信贷银行的事情刚刚发生,这家银行就被瑞银集团抛弃了。随后就就有小报传出硅谷银行的“新融创”债券资金被挪用,投资人血本无归的消息。

面对如此状况,硅谷银行的高层第一反应是,自己内部有内鬼。

这种级别精准的操作,如果不是内部有人通风报信、传递消息,是绝对不可能做的如此恰到好处的。

但是现在内不内鬼的要先放到一边,必须要先安抚外部汹涌的舆论,和那些围绕着硅谷银行闹事的老黑和老墨们。

这些闹事的家伙虽然人数不是很多,但是对硅谷银行的影响却非常恶劣。

再加上老美传媒行业发达,除了各种大报小报无数,还有许多乱七八糟的网络媒体和自媒体,这些家伙为了抓爆炸新闻,很多时候根本就不负任何责任地胡说乱写,捕风捉影、造谣生事是这些家伙的拿手好戏。

哪怕没有任何证据,也能给你编造出一个堪比福尔摩斯探案的阴谋论故事,更何况硅谷银行屁股下面确实不干净。

真要是引得监管部门注意,深入调查一下硅谷银行内部问题,那硅谷银行才是真的完蛋了。M..

因此,硅谷银行从公关部抽调精兵强将,想要通过给这些持有“新融创”债券的闹事人群一些补偿的方式,尽快平息此事。

硅谷银行的小算盘打的非常响,他们也知道这些来闹事的家伙,确实持有“新融创”债券。但是问题是,他们持有的这些债券,并不是用他们自己的资金购买,而是被人有意安排的。这在老美的法律中属于是不当得利。

只要硅谷银行申请调查这些闹事的“低端人口”的银行账户记录,他们如果获得这笔购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