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好闺蜜18(1 / 2)

加入书签

“一日晚上,卫秀才的爹悄摸着找我爹,说房子找到了,价格也是极低。不过主家在县城,需到县城去订锲。

我爹也没怀疑,第二日早早地就套着牛车,去镇上卫家新买的房子那里接他们。

路上,卫氏夫妻不停地问我爹,有没有说出救人的事情。我爹说,没有,谁也没说。

去县城,有一段路特别狭窄,两边是山坳。

经过那里,我爹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驾桌牛车过,谁料背后被人一推,就滚下牛车了。

醒来的时候就什么也不记得了。”

祝乐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

后面的事情就很明瞭,卫氏两夫妻推了人,驾停了牛车。跑到山坳里找到李山爹,将人拖出来,摸出豆腐方子。这中间,郑氏可能被锋利的树枝划伤了脸,或是因为两人不会驾车受了伤。

两人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卖了牛车。途中,李山爹醒了,两人发觉他人已痴傻,就没有杀人灭口,佯装好人,将人送回到村里。

卫氏夫妻,拿着方子,用剩下的钱盘下一个小铺子,做起了豆腐生意。

因为李山爹口风紧,李家的所有人都不知道救人这回事,更不知道得到的好处。

“你打算怎么做?”祝乐问。

“我想带着我爹先去县城找那小公子一家,然后去县衙告卫秀才的爹娘,谋财害命!”李山攥紧拳头说道。

“做人子女,合该如此为爹讨回公道!”祝乐很是支撑,“等到了夏日,我准备做些卤鸭。你从五月开始,每月给我铺子里送三百只鸭子过来吧,每旬一百只。”

“多谢程东家照顾!”

自徐雁在铺子上卖豆腐,生意好了很多,隔个三五日饭桌上就能见到一些荤腥。初,郑氏是反对的,但儿子说多吃肉记忆要好一些,郑氏才没有反对。

饭后,徐雁跟着郑氏道厨房洗碗收拾。

郑氏洗碗,徐雁接过洗好的碗,放在碗柜里。放好了碗,徐雁道:“娘,那贾厨子说他在临镇开了个酒楼,以后每日都要两板豆腐。”

“那么远,他不嫌麻烦每日过来取?”郑氏有些疑惑。

“那是他的事情,没准临镇的豆腐味道没咱家的好呢?或者他还要在镇上采买其他东西呢?”徐雁道。

没准贾厨子就是每日要过来买程家的卤菜,这不是临镇常有的事情吗?郑氏放下疑惑。

“娘,咱家的黄豆快没了。眼下又接了这么个大单,黄豆怕不够。前几日王婆过来说,她娘家几兄弟带着几个儿子,去年开了不少荒地,家里囤了好多。如果我们要的话,她愿意以低于粮铺一成的价格给我们。”徐雁靠近郑氏低声说道。

“王婆娘家有多少黄豆啊?”低于粮铺一成,买得多的话,可以省下不少钱呢!郑氏有些动心,问道。

“听说有几千斤。”

“可不少呢!”郑氏吃了一惊。

“王婆娘家人多,兄弟有六个,每个兄弟至少有两个孩子,二十来个男人呢!”徐雁道,“听说是家里穷,娶不到媳妇,长辈才发了狠,驱赶着男人全部去开荒。这不,逼了一下,就种了这么多地,要不是今年有四五个小辈急着娶媳妇,也不肯贱卖的。”

“那你这几日让王婆带些黄豆来,咱们先看看。还有,既然他们等着银子用,看看这价格还能不能再压一压!”郑氏吩咐儿媳。

徐雁得了吩咐,过了两日提了二十来斤黄豆回家。郑氏晾好衣服,擦干了手,解开布袋的口子,抖了一下布袋,抓了一把出来,仔细看了,黄豆颗颗饱满,没有长虫子。

说先订一百斤。

“娘,人家不定一百斤,说是要不就全买了他家三千斤黄豆。零散着卖,他们只愿意以市价卖。”徐雁道。

郑氏盘算了一下,她家现在铺子里生意好,每日能用十斤黄豆,一月能用掉三百多斤黄豆,三千斤黄豆能用十个月,也是用得完的。低于一成的价格,能省不少钱。

“黄豆夏日里容易长虫子,放不久,我最多买三百斤。”郑氏道。

“娘,不然咱们和王婆娘家订个锲,咱们可以先给银子,让他们每月送三百斤黄豆过来。并且送来的黄豆要和今日的一样完好,可成?锲书就让夫君写好,他们签字画押就成。咱也不用担心黄豆坏掉了。”徐雁建议道。

郑氏也不想放弃这个低价的好机会,反正银子放在那里不会生小银子,倒不如盘活了它。何况明年才是大考年,不会耽搁儿子用银子的。

卫德仁得知,反复地问徐雁,得到王婆娘家不会同意每月结账后。拿出一张裁好的纸,磨了墨,沉吟了一下,迅速写了一张锲书,待墨干了,念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