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别有用心(1 / 4)
萧瑀能够想到,在场的人也很清楚。 所以当皇帝再一次问“还有没有谁弹劾杨帆”的时候,再也没有人敢出班。 即便是恨不得把杨帆挫骨扬灰的长孙无忌,此时也不得不沉默以待。 与那些害怕被治罪的低等官员不同,长孙无忌并不怕李二把他怎么样。 只要不是造反的罪名,长孙无忌相信李二陛下都不会动他长孙无忌一根汗毛。 更主要的是,长孙无忌在权衡利弊。 这场弹劾风波,已经不仅仅是弹劾杨帆是否成功,也不是江南士族是否能够逼迫皇帝退让。 而是涉及到世家与皇权的博弈。 在长孙无忌看来,一方面皇帝是为了力保杨帆,另一方面皇帝是借机清除身边反对他的声音。 只是长孙无忌有些不确定,皇帝会做到哪一步。 是以雷霆的手段扫平身边的障碍,还是见好就收,就此罢手! 长孙无忌惊疑不定之时,将目光投向了御座之上安然不动的李二陛下 对于这位皇帝的性格,天底下没有人能比长孙无忌更了解。 或许李二本身就不是什么道德完人,对于大臣的道德水平其实并不严苛,只要不触及底线,皇帝向来是不闻不问。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作为皇帝,李二深谙此理。 对于朝中的大臣,皇帝对于人品其实并不看重,只看重其能力,看重是否忠心听话。 侯君集能够成为国公,就是典型的代表。 因此,李二陛下虽然一直对大臣很是宽容,却并不代表他不知道大臣私底下的龌蹉。 不发作,只是大家的龌龊还没有触及到李二陛下的底线。 可现在一旦触及到了底线,李二陛下就彻底摊牌了。 因为大家的证据都掌握在李二手中,想让谁名声败坏,只是一句话的事儿。 如此一想,长孙无忌背后的冷汗涔涔而下。 他没想到,皇帝真的会让百骑收集各个大臣的罪证。 更没想到,为了保住杨帆,李二陛下居然冒着让朝堂动荡的风险把这些证据公之于众。 一切的一切,让长孙无忌心中嫉恨难当。 但长孙无忌很清楚,似乎弹劾风潮一开始的时候,皇帝只是保持着沉默,并没有插手其中的意思。 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李二陛下开始彻底的决定力保杨帆? 难道是因为那一份江南经济规划? 还是一些其他不知道的原因呢? 长孙无忌越想越心惊,越想越胆颤。 此时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和皇帝之间从小培养出来的友情出现了一道看不见的隔阂。 皇帝似乎已经不像以前那般对自己毫无保留的信赖。 对自己居然开始有隐瞒了。 越想越觉得苦闷,长孙无忌满嘴苦涩,只能灿灿一笑。 在他看来,这一次的弹劾风波,不仅是江南派系的官员,即使是他长孙无忌也只是皇帝手中的一枚棋子罢了! 如此一想,长孙无忌不由有些索然。 本来还以为自己算无遗策,对皇帝也有足够的了解。 可现在看来,皇帝才是那个下棋之人。 …… 一场弹劾风波在李二陛下的强势镇压下变得销声匿迹。 随着王隋、黄峦、崔榕三人被革职查办,江南王氏和黄氏被抄家灭门,这场弹劾风潮以杨帆安然无恙而告终。 在一段时间内,杨帆这个名字都成了禁忌。 毕竟,带头弹劾杨帆的人都被抄家灭族,谁还敢咄咄逼人? 而李二陛下的这一手杀鸡儆,也彻底将一干朝臣震得人心惶惶。 这些人只要想想自己做的一些龌龊事都掌握在李二手中,那简直犹如头顶着一把铡刀,不知何时便掉下来要了自己的命! 在提心吊胆中,这次朝会缓缓落下了帷幕,但其中的影响却不可估计。 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把柄掌握在别人手中,即使这个人是皇帝也不行。 朝会结束,已是午时过后。 皇帝移驾甘露殿,长孙无忌被李二陛下留了来。 进了甘露殿,李二陛下自顾自的换了一套常服。 回到殿内,李二摆摆手将一众内侍统统赶走,这才坐到正中央的一把太师椅上,将案几上的茶壶拿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