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引蛇出洞(1 / 4)
接下来的几天,李二陛下一直待在骊山行宫内,连奏折都已经不再批改。 长安城中甚至传出了李二陛下病危的消息。 毕竟,一连几天,宫中的御医都被请到了骊山行宫之中,不免让人猜测。 夜幕已深,漆黑的夜笼罩大地。 骊山行宫内只点了一盏油灯,显得有些昏暗。 李二陛下躺在软塌之上,一动不动,看起来宛如生了重病一般卧床不起。 李君羡在门外通报一声,便隐隐听到轻轻的一声“嗯”后,便悄然迈步走进了行宫内。 却见李二陛下此时已端坐在床榻上。 李君羡行了一礼后赶紧说道:“启禀陛下,这几日那些番僧一些切常,如同往日一般呆在丹房里炼丹。” “不过,今夜亥时一刻,却有一名番僧偷偷外出,属下让百骑跟随,此人与汉王府的一名仆人见面后便很快回来,并没有与其他人接触。” “汉王李元昌?” 李二陛下有些意外,但是想了想,觉得又在意料之中。 这位七弟可藏得真深啊! 自从让李元昌从封地回到长安城反省,这家伙一直深居简出,还以为他认识到了错误,哪知道这些番僧会与他牵连。 看来这个七弟所图不小啊! 其实,引蛇出洞的计策是前几日杨帆提出来的。 在杨帆看来,既然这些番僧利用这么长时间算计李二陛下,后面必然有推手。 于是让李二陛下加大了“食用”丹药的剂量,让番僧真的认为李二陛下已经病入膏肓,从而让幕后之人放松警惕。 果不其然,这些人这么快就露出了马脚,显然是认为李二这个皇帝快不行了。 本来以李二的性格,是不可能完全相信一个人的,毕竟很容易出问题。 假如杨帆想对付对手,那他李二很可能被利用。 之所以如此信任杨帆的计策,一方面是李二对自己掌控力的信任,另一方面那也是因为杨帆的政治智慧。 虽然杨帆平时很冲动,但对于朝中的争储和站队从来都不参合。 即使是面对他这个皇帝,也是经常敢顶撞,是一个对事不对人的家伙,这样的人不可能为了构谄对手而设局。 最主要的是,杨帆既不过分亲近某一位皇子,也不刻意的交好皇族,很懂得避嫌。 这也是令李二陛下很满意杨帆的地方。 既然身为臣子,该管的事情要管,不该管的事情,那就离得远远的。 皇位是皇帝的,皇帝想要让给谁,皇帝一言而定,大臣可以建议,但是大臣绝对不能站队,这是底线。 在这方面杨帆就做的很好,这也是杨帆很得李二信任的原因。 因为他知道,此次想对付他李二的人定然是皇族中人。 因为他这个皇帝驾崩,只可能是皇族中人能登上皇位。 也只有这种人才会处心积虑的算计他这个皇帝。 见皇帝半晌没说话,李君羡忍不住再次说道:“陛下,既然李太史从天象中看出异常,根据万年县公的算计又找出了幕后之人,那微臣建议,应当提前动手,把相关人等捉拿归桉进行问讯?” “另外,如今关于陛下的风言风语让整个朝堂震荡,陛下应当尽快回宫稳定朝局,况且,此地禁卫不足,并不能保证陛下的万全。” 作为皇帝的特务头子,李君羡当然知道李淳风的那番话。 更主要的是,李二被人“下毒”,他这个禁卫首领居然没发现,如今有了进展,当然得防患于未然。 至于会不会冤枉其他人,那就不是他该考虑的。 在李君羡看来,此次皇帝已经在骊山行宫中待了这么久,也该回宫主持大局了。 为了稳妥起见,只有回到皇宫之中才能万无一失。 骊山行宫本来护卫力量就不是很强大,现在李淳风又推测出天象示警,那就更不能以身试险。 在昏暗的灯光中,并不能看清李二陛下那伟岸的面容。 不过,李二陛下心头却很复杂。 “呵呵,若朕就这么回去了,岂不是让很多人失望,朕就不相信仅凭我那七弟就敢做出如此胆大妄为的事。” 李君羡焦急不已,极力劝谏:“陛下,留在此地太过凶险,万一有个好歹,末将死不足惜,可若陛下您的万金之躯有个损伤,末将万事难辞其咎。” 他搞不懂皇帝脑子里打着什么主意,明知有人在打他的主意,却偏向虎山行,这到底是几个意思? 李二陛下摆了摆手,打断李君羡的话,自信的笑着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