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八十章春耕祭祀(1 / 4)

加入书签

对于杨帆讨官的行为,李二陛下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只是模棱两可的说等等看。

当然,杨帆也没有强求,毕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更何况,只要李二陛下没有明着拒绝,那就说明还有机会。

不过,李二陛下对于杨帆的不要脸却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越看那张笑嘻嘻的脸就越觉得讨厌。

按捺住心头暴打这小子一顿的冲动,李二站起身来说道:“朕就先回宫了,漱儿就在你这儿玩几天,可不要让她受委屈了,不然让你好看……”

“谨遵陛下令!”杨帆躬身回答,随即又笑眯眯的问道:“陛下是不是忘了什么?”

“朕忘记什么了?”李二微微一愣,脑中快速的回忆了一遍,并没有发现遗漏什么,于是不解的问道。

杨帆不爽了!

难道李二陛下得了老年痴呆不成,刚刚说的话这么快就忘了?

只能再次提醒道:“微臣晋爵一事……”

闻言,李二陛下脸色一沉,不悦地道:“朕不是已经说了,有大功才可封公么?只要你再有大功,朕言而有信。”

“功劳而已,很难么?”杨帆轻轻低滴了一声,随即死死盯着李二陛下说道:“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李二陛下咬牙切齿的回答。

杨帆这家伙太可恶了!

难道以为朕是言而无信之人?

再说,封公岂是一般的功劳便能行的,真以为功劳是大白菜不成,随处就能捡到。

若真是如此简单,建国以来,也不可能只有几十个公爵了!

要知道,这些公爵都是定鼎天下之大功。

更何况,这些人,哪一个身后没有诸多的势力支持?

杨帆如今才18岁,就想通过自己的功劳封公,根本就不可能,这又不是开国之初。

于是李二陛下下狠狠的瞪了杨帆,抚袖转身离去,只是刚踏出大门,一道声音远远传来。

“老李,慢走,不送!还有,年纪大了少生气,不然容易得脑溢血……”

听到这话,李二陛下跨过大门的脚直接打了一个趔趄,差点摔了一个跟斗。

虽然不知道什么是脑溢血,但看这小子的话语,显然不是什么好东西,真想让李君羡带着百骑把这小子干掉。

跟在后面的王焕贵差点魂都吓掉了,心头对杨帆这个罪魁祸首埋怨不已。

若是李二陛下摔伤,即使他有一百个脑袋也不够砍啊!

而李君羡则佩服不已!

杨帆也实在太大胆了,居然连皇帝都敢调侃,实在太牛逼了!

若是别人敢这样对李二陛下,早他么身首异处了!

杨帆则不以为然,哼着小调往骏扬坊赶去……

第二天,天还没亮,骏扬坊内就已经开始喧闹了起来。

平时杨帆起来锻炼,起床算是早的。

但今天天没亮就被武媚娘几女生拉硬拖给从床上叫了起来,

原来,今天是春耕下种祭祀的日子。

在古时候,人们为了岂求有一个好年景,每年的春耕和秋收都会有祭祀活动,特别把春耕看得特别隆重。

杨帆哪里知道!

不仅是平民百姓,历朝历代,皇帝也进行春耕祭祀,体现了华夏农耕文化的进步。

这既代表了重农尊祖、报本返始的反哺思想,为统治者重农固本的思想提供了一个表现的机会。

华夏古代重视农耕,《荀子.王篇志》记载,里面就有“春耕,夏酝,秋收,冬藏的说法。”

古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四者不失、五谷不绝”。

《汉书.食杂志》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汉文帝听取了贾谊的建议,皇帝亲自耕种,可以让老百姓围观。

以自己劳作为典范,让众人知道,春耕乃是“天下之大命”。

更是在公元前178年,正式向全国下诏书,曰:“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籍田,朕亲率耕,每年复始……”

至此以后,春耕祭祀的传统便以政策的方式流传下来,成为了皇帝重视农耕、体恤百姓、亲近自然的一种方式。

而这种方式通过发展,在各地形成了不同春耕祭祀风俗。

对于农耕,杨帆不甚了解。

虽然杨帆不说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但前生除了见过别人种田,自己根本没有亲手弄过,简直是一头雾水。

虽然春耕祭祀杨帆也听说过,但他哪知道怎么做?

于是杨帆只能看着杨来福他们准备,而武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