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四十五章温水煮蛤蟆(2 / 4)

加入书签

/br> 杨帆伸了个懒腰,看着呆若木鸡的众人,笑着问道:“大家以为我的观点如何?是否觉得如雷贯耳、提神醒目。”

众人默然无语。

显然都听出了杨帆话里的意思,但是又觉得不可思议。

毕竟,杨帆要改变和抨击的对象不仅是各位先贤,甚至包含了圣师孔子。

更主要的是,

长孙冲皱起眉头,紧盯着杨帆,沉声说道:“忠义侯,你简直不可理喻,不要以为自己有点才华就可以质疑先贤之思想,我一定要禀告陛下……”

孔颖达也连忙劝道:“忠义侯,你这番惊世骇俗的话也太离经叛道了,在这里大家讨论一下便罢了,若是传扬出去,必定舆情四起,当慎之又慎。”

这其实是好意,是孔颖达对于杨帆的爱护,毕竟杨帆有恩于他孔家。

但如此明目张胆的否定统治阶级把儒家圣贤之思想作为治国理念,这也实在太大胆了!

何为儒家圣贤之思想?

那就是说圣贤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每一个思想都是最先进的。

后人只能怀着无限敬仰之情去钻研、去缅怀、去实行圣贤说的话,而不能有一丝半点的质疑。

而杨帆居然敢提出质疑,甚至否定了自汉以来以儒独尊的局面。

不知说是无知还是想当然!

可惜杨帆说的这些话又无人能够反驳。

只见杨帆环视,伸了一下懒腰,将上身靠在椅背上,笑呵呵的说道:“孔老,您看看,这便是你们儒家子弟的面目,你们儒家的至圣先师便是永远的真理,所有人都得信奉与他,他永远正确从不犯错,谁若是敢于质疑,那么就是大不敬。”

“时代是发展的,我们不能固步不前,不能说只要有悖于儒家的就是错的,这种偏见我们要正视!”

孔颖达皱起眉头,紧盯着杨帆,沉声说道:“以儒学为基是陛下的旨意,若我们擅自改变,岂不是被群起攻之。”

孔颖达如此轻描澹写,让众人有些想不通。

这位儒家代表人物不是应该暴跳如雷么,怎么看起来好像不是很生气的样子。

特别是长孙冲,本来想挑拨孔颖达与杨帆的关系,并没有收到预料中的效果。

杨帆也偷偷松了一口气,这位士林的大儒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孔颖达并不是那种只会死读书的榆木脑袋,只要孔颖达不明着反对,这就不是什么事儿。

于是杨帆笑着说道:“孔老,本官并非否定儒家的治国理念,而是觉得不应该否定其他的思想。”

“法学能够让社会更安定,农学能够让百姓吃饱穿暖……,不管是什么学说,存在即合理,我们何不取其长处为大唐繁荣昌盛做贡献?”

孔颖达默然了!

作为真正的大儒,完美的儒家继承人,其实他很明白。

如今儒家思想的局限性有多么狭隘,这完全是配合统治者巩固统治根基在真正的儒家思想上阉割而来的产物。

若没有墨家制造和改良的武器,大唐的兵卒也不可能有所向披靡的兵锋。

若没有农家的兢兢业业,百姓又怎能吃饱穿暖……

谁敢否定其他学说的功用!

一时间,整个会议室内鸦雀无声。

最后,还是李义府首先开口说道:“自秦以来虽然各家学说逐渐退出了读书人的视野,但不可否认,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各家学说,因此尚书大人此方桉义府绝对支持。”

此言一出,在座的众人也开始出言支持。

既然孔颖达这个儒家代表人物都没有明确表达反对,其他的人更没有理由反驳。

更何况,最后还要呈报李二陛下审核,也轮不到他们去操心。

当然,最苦逼的莫过于长孙冲了,对杨帆的每次刁难都被风清云澹的化为无形,直让他气的牙痒痒。

最难的一关已经通过,杨帆一股豪情壮志从胸膛之间陡然升起,颇有指点江山之感。

环视一周后,更是底气十足的再次问道:“诸位请再仔细翻阅手中的《科举考试手册》,若还有不解之处,亦或有何建议,都可提出来,本官当场解答。”

这种平等交流的方式让众人觉得很新奇,李义府仔细看了一阵,发问道:“尚书大人,这份《科举考试手册》条理分明,布置严谨,方方面面几乎面面俱到,下官佩服,只是下官有一点有些不解,请大人解惑。”

“这份《科举考试手册》里说明,以后科举考试将整个科举过程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阶段,唯有考取好名次,才有资格进行下一个阶段的考试,这符合择优而取,属下觉得很合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