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三十二章 脑筋急转弯整治无赖(1 / 5)

加入书签

司马才章满脸涨红,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反驳。

若说杨帆的解释是胡言乱语,那岂不是对孔圣人的污蔑。

这里都是受到儒学熏陶的人,若敢出言反驳,还不被这些人给喷死。

更何况还有孔颖达这个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此。

杨帆这家伙也太毒了,居然能想出这样的解释来。

司马才章不难想象,若自己强言反斥的后果是什么!

孔子是什么人啊,那可是天下学子心中的圣人。

一直以来,《论语》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一直是各学派争论的焦点。

按照以往的解释,这代表着孔子‘愚民’的思想,算是孔子一大诟病。

如今杨帆的这番解释,完美的为孔子所留下的争论加以粉饰,相当于是给孔子的最后一丝缺憾填补完毕。

孔子主张仁和礼。

“仁”指的是仁者爱人,这一认为是规定剥削阶级关心群众,抵制苛政,说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指的是“克己复礼”,就是要克制自己,使自身合乎“礼”规定。

因此,从孔子的政治思想中可以看出。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显然不是大家一直以来所认为的‘愚民’思想。

于是乎,整个值房内瞬间沸腾了起来。

“我就说嘛,孔圣人作为传学的先驱,怎么可能会提出如此荒唐愚民思想,原来是这么解释呀!”

“不错,仔细想想,忠义侯的解释才是圣人的意思,这才符合孔圣人的仁爱主张嘛!”

“忠义侯果断是年轻一代的第一人,随手之间便揭开了争论上千年的误解,难怪年纪轻轻就能当上礼部尚书。”

“司马教授这下难堪了,刚刚还口口声声说指点忠义侯,现在实在是……”

“依我说啊,这个司马夫子本来就是咎由自取,惹谁不好,偏偏去惹忠义侯,这岂不是自取其辱么?”

“嘘,大家小声点,司马夫子不敢拿忠义侯怎么样,可我们还要在国子监学习,可不要被针对。”

刚刚说话的人继续道:“怕什么,我听说是因为司马夫子嫉妒忠义侯年纪轻轻就当上礼部尚书,所以才针对忠义侯。”

“嗯,我也听说了,可他也不想想,人家忠义侯是凭着本事当上礼部尚书的,不仅无私贡献药方治疗天花瘟疫,还提出科举改革的方桉,甚至翻手之间便解决朝廷的财政危机……而且还带兵灭了吐蕃国,这样的功绩当上礼部尚书怎么了?”

听到众人的议论,即使以司马才章的老脸也不由羞红得垂下,甚至想找个地缝给钻下去。

本来还想让杨帆成为自己的垫脚石,哪知道一个问题就让自己败得体无完肤。

此时,一旁的孔颖达从思绪中清醒过来。

刚才一直不断揣摩着杨帆的见解,越揣摩越觉得只有这样的解释才符合自己老祖宗的高尚品德。

况且,自己家族就是仗着老祖宗的家底能够有这样的地位。

如今有人把自己老祖宗留下的最后一丝瑕疵弥补完毕,怎能不让他激动。

看向杨帆的眼神简直如同盯上了一个脱光衣服的美女,这简直就是给自己家族送福利啊!

以后别的学派再也没有攻讦自己老祖宗的话柄。

想到这儿,孔颖达红光满面的站起来,说道:“忠义候,请受老朽一拜。”

说着,恭恭敬敬的鞠躬施礼。

接着又继续说道:“先祖为传学走遍天下诸国,目的就是为了传达仁爱的思想。”

“可惜由于孔氏后人不孝,没有深刻理解先祖的思想,以至于被其他人诟病。”

“如今忠义侯的一番见解让老夫茅塞顿开,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都理解错了先祖的意思。”

“结合先祖整个思想的承续,也只有如此理解才符合他老人家的高尚品质。”

“至此以后,某将重新更正和释译对先祖思想的诟陷,若谁敢再对先祖的思想无故歧解,就是与我儒家学派为敌!”

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孔颖达这番话可以说是对杨帆的见解做了定论。

司马才章即使再骄傲,现在也不敢当场对杨帆的见解进行反驳。

不仅是因为他也是受到儒学教育的人,更主要的是,一旦反驳,他以后就不要想在国子监待下去了。

因为此时大唐就是以儒学为主的治学方针,朝廷的大大小小官员几乎都受到了儒家学说的熏陶。

此时司马才章有些后悔了,干嘛非要去找这个小子的麻烦啊!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