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不拿皇帝当干部(1 / 2)
PS:抽个休息时间先发一章,求大大们投票收藏支持。 那几人粗布麻衣,黝黑的肌肤,粗大的手臂,手掌边缘稍微可见厚厚的老茧,很明显就是常年劳作的百姓。 一位看起来憨厚老实的中年汉子问道:“老潘,你识字,帮我看看这功德碑有没有我们爵爷的名字?” 名叫老潘的男子支支吾吾,面红耳赤地回道:“我……我也只会写自己的名字,我表弟小时候跟着先生学过一年,他应该知道。” 说完,用手指了指旁边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男子。 年轻男子一脸傲然的问道:“看在表哥的份上,我可以帮你看看,你们爵爷叫什么名字?” 年轻男子确实有骄傲的道理,毕竟,在大唐这个年代,能够认识一些字,就算是有文化的人了。 听到年轻男子这么一问,中年汉子顿时傻眼了,他斗大的字都不认识一颗,哪里知道爵爷的名字叫什么? 平时他们都是爵爷、爵爷的叫着,也不敢叫名字呀!喊爵爷名字,那可是大不敬。 倒是叫老潘的男子好像是为了挽回刚才的面子,赶紧插话道: “这个我知道,爵爷姓杨名帆,字议善,乃是陛下刚刚加封的万年县县伯。” “对,万年县县伯就是我们的爵爷”,中年汉子跟着随声咐合。 年轻男子抬头在青石碑上看了好几遍,并没有发现他们所说的名字,转头对着他们揶揄道: “我找了好几遍,都没有找到你们爵爷杨帆的名字,你们爵爷不会是一分钱粮也没有捐吧!” 听到年轻男子的话,中年汉子有些急了,一脸怒容的反驳: “怎么可能没捐?天花瘟疫过后没几天,我们爵爷就在百水村附近开铺救灾,顿顿都是大白米饭,我还吃过几顿,那米饭可比江南来的大米香多了,并且,附近村子特别困难的村户,只要经过伯爵府的核实,每一户还可以从伯爵府领到100文钱,我哥患天花过世后,嫂嫂就领过,听说伯爵府到现在光发银钱就发了几万贯,好几千人的吃食,每天花费的粮食也是几十上百担。” 老潘望着一脸震惊的表弟,有些唏嘘地道: “老陈说的确实是真的,不过,当今陛上也是英明神武,治下官吏清明,对待百姓更是爱民如子,是个千古难得的好皇帝。” 你看,远处的粥铺就是朝廷开设的,只要是灾民,凭着引信,便可得到两碗稀粥,而且,经常有朝廷的官员下来巡视,赈灾的官员也不敢克扣灾民的粮食,说完,还指了指不远处正排着长长队伍的施粥铺。 年轻男子听完后也是认同的点了点头,于是笑着说道: “当今陛下当然是千古名君,据说,募捐赈灾之议就是陛下提出来的。不过,在功德碑上找不到爵爷的名字,是因为这块功德碑只记载了一些大户捐献给朝廷的钱粮,并没有拓录私自开铺施救灾民的善举!” 中年汉子一脸盎然,不由咕噜道:“爵爷可是位活菩萨,都不拓录名字,那……那这算哪门子的功德碑?” 年轻男子却是呵呵一笑:“管他呢,又不关我们什么事,再说了,老天爷也给你们爵爷送宝贝了呀!” 中年汉子与老潘一脸疑惑: “老天爷给我们爵爷送宝物?是什么东西?” 年轻男子尴尬一笑: “我也只是听说,至于是什么宝贝,我怎么知道?” 说完,他们挤开有些拥挤的人群,向码头大道走去,几人浑然不知,刚刚站在他们身边的中年男子正是当今皇帝李世民。 看着几人离去,李世民嘴角微微翘起,说明此时他的心情大好。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没有什么比老百姓的一句“英明神武、爱民如子”来得实在,这可是普通百姓的声音,比朝廷官员一万句马屁都要来得爽快。 大唐民风开放,除了谋反,很少有人因言获罪,若不是由衷之言,百姓绝不会如此说。 自古以来,当皇帝为了啥?除了享受极贵,哪一位不想青史留名,以千古一帝为荣。 更何况自他登基称帝以后,总害怕天下百姓说他得位不正,因此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努力做个好皇帝。 现在听到老百姓的好评,心情当然大爽,对着王焕贵挥了挥手,而后朝马车走去。 进入马车后,李世民开怀大笑,对着王焕贵问道: “没想到杨府那小子平时看起来贪财好色,可在大义面前,却如此慷慨。不知那小子又在搞些什么?听说得到了什么宝贝?这段时间朝廷事情较多,观音婢身体又不好需要静养,算算日子,也快有二十来天没见到他了。” 王焕贵虽然看似只是一个老太监,其实
↑返回顶部↑